第97章(2 / 2)

世家再醮记 华飞白 2160 字 1个月前

“当然。兕子的病情与阿嫂很是相似。倘若那些佛医、道医将你治好了,说不得阿嫂的病也会有起色。”真定长公主道,“原本我还让子由四处寻访药王,想着待药王答应出山诊治之后,再将这些佛医、道医一同举荐入宫。如今,恐怕是等不得了。”

“姑母……说,说得是。试……试一试也好。”晋阳公主又道。

“阿姊别说话了。”衡山公主哭道。

真定长公主也摇首道:“兕子别着急!”

晋阳公主勉强控制住了情绪,但咳嗽却仍是止不住。

王玫原本不知长孙皇后、晋阳公主患的气疾指的是哮喘。如今见她咳嗽连连,立即将崔芝娘带到一旁,轻声问:“方才晋阳公主是在何处引发的气疾?芝娘可记得周围有什么花草树木?”如今已经过了杨柳絮四处飘飞的时候,又下过几场雨,空气应该很是洁净才是。且上午游园时晋阳公主仍是好好的,也不见她有什么过敏的症候。由此可见,最大的可能是她近距离接触了花朵,因吸入花粉而引发了哮喘。

“方才我们见芍药开得好,便去剪了几朵簪戴……”崔芝娘回道。小姑娘也受到了惊吓,脸色都有些变了。

王玫握了握她的手以示宽慰,又立即将她头上簪的芍药取了下来,转身见衡山公主、晋阳公主仍然簪着花朵,便道:“叔母、两位贵主,还请听儿一言。气疾这种症候,最是受不得鲜花、杨柳飞絮、脂粉、香饼等物。不如且将簪花取下来,熄了屋内的熏香?”

真定长公主素来信任她,便做主让两位小公主摘下了簪花,又安排她们换了身洁净衣裳。她自己也洗净了妆容,仆婢们更是手脚飞快地将房内徐徐吐露香气的炉子搬了出去。果然,不多时,晋阳公主的咳嗽便略微平息了些,饮了些雪梨蜜水之后更是舒畅许多。

衡山公主惊奇极了,睁圆了乌黑的眼睛望着王玫,忽道:“表嫂不是太原王氏女么?怎么还懂得医术?”

“回贵主,我曾因将养的缘故出家作女冠,得了一位医术道法皆精深的道长指点。”王玫微微一笑,回道,“气疾需在洁净之地养病,方会渐渐好转。不知晋阳公主是否在杨柳絮飘飞之时,气疾发作得更频繁?”

“是呢。”衡山公主回道,“阿娘也在前一阵病得格外重些。”

晋阳公主润了润喉,又仔细看了王玫几眼,双目微红,道:“姑母……或许,阿娘的病症,果然能有法子治了。”

真定长公主颔首:“兕子尽管放心罢。九娘只是随着道医学了些养生之术,便知道这气疾的症候该如何缓解。想必那些道医、佛医定能有更好的法子。不过,九娘一向是福运不错的,到时候我会将她一起带进宫去探望阿嫂。”

王玫没想到自己竟能这么快便有机会见一见那位闻名后世的贤后,不由得垂目思索起来。她依然不明白为何长孙皇后能拖着病体坚持到如今,历史又因她而产生了什么变化。但,不论如何,有她在,对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李治父子几个都是好事。或许,贞观盛世能延续更长的时间,高宗时期的宫闱之乱也会来得更迟一些。

这时候,仆婢已经引着几位道医、佛医过来了。因都是出家之人,也不拘泥于男女之别,既有道士、比丘,也有女冠、比丘尼。王玫扫了一眼,并未发现观主的身影,却愕然见到另一位熟人——那位身着缁衣的比丘尼抬首,对着她双手合十行礼,又唱了一声佛号。可不正是去年她寄居的长秋尼寺的主持,灵和法师。

灵和法师虽自谦医术不佳,但毕竟曾经救过她的性命,想必医术也颇为不凡。王玫本以为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再见的机会,却不曾料到,如今竟能又一次见着她。偏偏之前她也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她入京的消息。当然,此时此刻并不是叙旧的时候,既然身在别院之中,便不愁不能寻个合适的时间约谈。

几位道士、比丘、女冠、比丘尼都上前给晋阳公主诊脉。而后,其中一位道士便行礼道:“贵主此疾为胎中所带,实为顽固之症。且容贫道与几位道友辨症之后,再为贵主开方治疗。”

真定长公主应道:“有劳诸位了。常年为兕子调养身体的太医待会儿也会赶过来。”说罢,她又低声吩咐王玫遣人去将青光观观主请过来:“兕子的病若能有些起色,想必皇后殿下的痼疾也能比照着治疗。其他人暂且不提,姑母的医术我却是信得过的。”

王玫点头,立即出去安排不提。待仆婢离开后,她远远便见李十三娘带着一群公主过来探望,于是上前将她们拦了下来,说了一番病体不宜惊动之类的话。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便将一众姊妹侄女们领开了,长乐公主、城阳公主却坚持想进去探望。这两位是嫡亲的姊姊,头上不曾簪鲜花,脂粉香气也并不浓厚,王玫便没有阻拦,放了她们进去。

不多时,崔渊、崔滔又带了几位年轻男子疾步行来,王玫与李十三娘便退避到房内的屏风后。太子李承乾是乘着檐子过来的,晋王李治体弱,缀在众人后头。而其他几位,王玫偏偏一个也不认得。

李十三娘压低声音道:“那是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年纪大些的皇子今日都来了,只有年幼的十三郎赵王李福以及尚未受封的十四郎李明未至。

一连串的封号,王玫一时记不下来,便只问道:“魏王与吴王是?”魏王李泰是必须认得的,至于吴王李恪似乎很得李世民看重,险些取李治而代之被立为太子,也需要看着眼熟方可。

李十三娘笑道:“生得最俊秀、年纪最长的便是吴王了。魏王……生得像舅父赵国公。欧阳公曾调侃赵国公,浑似‘面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