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越向下环境往往会越发恶劣,想要以更小的体积应对更恶劣的环境,所需要的技术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第一个出现在液体层中的基地做的尽可能的大,即便是为此要制作极为厚重的外壳也再所不惜。
这样才可以应对。每向下一层的基地就要缩小一圈的问题,
这样的大家伙,虽然建立起来很困难。但想要建造还是可能的,问题是不可能每一层都这么奢侈,如果从地心到地表,虽然做最少的六百层,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大出来一圈,那最上面这一层,恐怕需要城市大小才行,那样还不如直接挖下去。
所以,在固体层面就不能用一体成型的建设方式,而是先探测出所需要建造区域的地质环境,找到了一块就算被掏空,短时间内也不会崩塌的位置,先用空间技术将那里掏空。然后再传送作业人员进去。用一块块零件。组装成一个更大的传送点。
这样就可以在达到液体层之前, 临时制造一个极为巨大的传送点,地面将需要传送的巨型基地送进来,就可以作为液体层的第一站了,如此一来,这个每隔十公里建立一个传送点的计划,才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不过这同样有巨大的问题,普通的固体内部的传送点,可以用极小的基地,反正也不需要传送多么巨大的物体,但临近液体层的那一层不行,必须要建立的很大。
而这无疑需要众多的建设人员进入,地下的复杂环境。是机器人很难应对的,但同样的,地下的恶劣环境对於人类来说,也毫无疑问是极为致命的,连基地都难以抵抗的高温高压核辐射,靠着个人装备来抵抗。难度多大可以想象。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队的做法是先在地下空洞中投入一个传送点。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投放高强度合金骨架,用来加固这个地下空洞,地下的压力极为巨大,就算采用注入。高压液体的方式,暂时稳固住地下空洞,也随时都可能崩塌,可以说,修建这层金属骨架必须争分夺秒,否则,不但是好不容易掏出来的地下空都会崩塌,传送下去的施工队员也绝对死定了。
【未完待续】
求收藏,求推荐票~
(https://)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