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战船(1 / 2)

战国称雄 任语丁 1470 字 15天前

天近三更,夜色深沉,风中带着一丝凉意,火把随风飘动,正殿之上,微弱光亮下映出一人身影,赵括眉头紧皱,试图从来自现代记忆中提取关于战船资料,既为战船自当拥有作战能力,否则与普通船只没有任何区别。

“战船!”赵括低声念了一句,打造战船远非制造兵器那样简单,其中涉及太多,顺手拿起放在一旁观竹简,高高摞在一起,其中都是关于战船资料凝神看去。

商纣无道,周武王会盟八百诸侯,率领数万将士,以大船从孟津(今河南孟津县)抢渡黄河,趁商西征之势一举攻破朝歌推翻了殷纣王的腐朽统治。

尽管这些船只是征服水势运载兵力之用,原则上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战船,整个战役战船所起到作用不容置疑。

到春秋战国,各种大型的战船不仅纷纷制造出来,而且建立了专门进行水上作战的水军。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发生在楚国,楚国派遣水师攻打吴国,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水军实力雄厚,拥有当时赫赫有名的余皇三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各种战舰。

“余皇”又称“王舟”,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指挥旗舰,三翼包括大翼中翼小翼,是主要的战舰。大翼长23米宽3.5米,可以载官兵和桨手90多人。船中兵器有弩32张箭3300支盔甲各32副。这是一种快速攻击的战船,船体修长,顺水而下,疾行如飞,作战的威力很大。

楚国兵力虽强,怎奈水军力量薄弱,面对拥有强大水军吴国只能无功而返。

当时的水战已经从江河发展到海上作战,吴国水军就凭借强大的战舰优势,入海北上,进攻山东半岛的齐国,双方在黄海海面展开对战,弓弩齐飞,大小战船飞驰,最终齐国不敌,吴国水军一战扬威。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

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

也有一些战船是采用渔船或商船的船型加以改进后制造的,或临时用渔船或商船加以改装,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

中国古代战船上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以中型和轻型武器为主的。在交战时,远则用弓弩,接舷战用矛。

将士兵卒各备有长短兵器。有的战船还装设有拍竿,用以锤击敌船。战船多设有战棚或女墙(仿照城墙式样,有雉堞甚至开四门)或用牛皮蒙在木板上,或钉竹片,作为防护装置。无女墙的战船,战斗时在左右舷悬挂罟网,以防敌人跳帮。

船上大多备有可以投掷长矛,在刁斗上下投可以击杀敌人和洞穿敌船体;撩钩用以钩搭敌船;勾镰用以勾船割缭绳。在很早就已使用燃烧性火箭,主要是焚敌篷帆,使敌船不能行动。

赵括一一察看关于战船记录,唯一欠缺的是战船草图还有如何建造船底,战国时制造工艺有限,完全是手工打造,船底缝隙处采用何种工艺保证水不渗入并无记载。

一旁守候侍卫上前,抬头看去,但见大王凝神思索不敢打扰只得退到一旁,时间慢慢过去,整个正殿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的心跳声。

赵括始终一笔未动,对于战船并不了解,即便脑海中浮现出现代战船模型样子,只是没有现代工艺根本无法打造,只有建立在战国时代造船工艺之上加以改造,打造战力更为优越战船才行。

“大王,夜深了,该歇了。”

“不急,你先退下。”

那人犹豫一下,赵括面露笑意,“去吧,若是有事再唤你前来。”

近身侍卫施礼迈步走出,确实有几分倦意,大王今晚必然不眠不休,脚步声响起侍卫抬头,迎面走来一人,一身衣饰尽显华贵,面带笑意,侍卫连忙施礼,“拜见王妃。”

“这么晚了还没歇息。”

“大王为战船一事所烦,同样未曾安歇,王妃还是劝劝,身子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