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求学(1 / 2)

吞天一蛤蟆 大虚神 2987 字 5天前

王旭很快就将筹钱送王平上私塾的事通知了全村。

对此,全村六十一户都表示支持,纷纷缩紧裤腰带,挤出尽可能多的口粮,来换取上私塾的费用。

如今的朝廷苛捐杂税众多,平均下来,百姓每户每年要交三两白银,相当於六石大米价格。

百姓耕种本就不易,每年还要上缴相当於总收成七成的米粮,日子的艰苦可想而知。

温饱是谈不上了。

再遇上天灾人祸什么的,整户、整村可能都要饿死。

这也是当前各州县陆续爆发匪乱的原因。

吃饭吃不饱、穿衣穿不暖,连生存都成问题,百姓岂能不反?

徐州辖下的谷云县及周边地区情况还算好了,起码这里的百姓还能过活,不会沦为暴民。

王平知道自己给全村人加重了负担,心里很过意不去,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发愤读书,准备在日后回报对方。

这日一大早,宗主王旭独自带着王平前往二十里外的谷云县城,去寻找合适的私塾。

这一老一小脚程慢,足足花了三个时辰,才赶到县城。

初次来到人群密集的县城,王平略微兴奋,左看看、右瞧瞧,生怕错过什么新鲜的事物。

王旭也是第一次见他露出小孩子的神态,便特意带着他把县城热闹的街道逛了个遍。

直到巳时,一老一少吃了随身带着的米饼后,方才开始寻找私塾。

不同的私塾有不同的招收条件,一般说来,只要缴纳一定钱财,就可以进入学习。

私塾的教学水平各有不同,这就取决於是哪位秀才担任夫子。

越是年轻秀才所停留的私塾,收费就越高,反之,由年老秀才担任夫子的私塾,收费相对较低。

原因嘛,自然是前途问题。

年轻的秀才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去考取举人功名,只要成为举人,他们的地位会再次升高,有了做官的可能。

这里所说的官可是真正的官,能入品级,并不是那些胥吏可比。

哪怕是最低品级的从九品官员,对平民百姓也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

正因为有可能再近一步,年轻的秀才们才格外受重视。

这既是一种潜在的规则,同样也是现实。

依王旭的看法,既然要上就要上好的私塾,即便多费点钱银,那也是值得的。

可王平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那些年老的秀才更有教学经验,可以更全面地学到东西。

他自己也有一定的信心能考取到功名。

既然结果都是一样,何不选择价格更便宜的一方?

在王平的坚持下,王旭无奈选择了谷云县中最便宜、也是由最老秀才主持教学的私塾。

这私塾有个大气的名字,叫作:鸿儒学舍。

担任夫子的是一名叫作徐文涛的老秀才,其今年六十有二,比老宗主王旭还大上三岁。

询问了一下,得知:进入鸿儒学舍读书,一月只需缴纳三百文钱,确实是谷云县收费最低的。

每月三百文钱看似不多,但对於温饱都成问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加上读书所用的笔墨纸砚,代价就更高了。

因而,王旭先只交了三个月的费用,剩下的钱则要用来购买笔墨纸砚。

如此忙活半天后,王旭终於为王平办妥了一切。然后,这一老一少就摸黑赶回了王家村。

第二天天还未亮,

王平就起床,带着昨日花了大价钱购买的笔墨纸砚,赶往县城。  全村人也不放心他一个七岁孩童独自上学,特意选了个年龄大点的孩子陪着。

这个大孩子名叫王富,虽只有十六岁,但身子长得特别壮实,乍看上去,跟成年男子无异。

有了王富的陪伴,七岁的王平放心了不少,倒不是担心自己,而是害怕珍贵的笔墨纸砚在路上被人抢去。

两人赶了个急,按时到达。

鸿儒学舍只准学生进去,王富只能待在外头。

这个大个子可没什么失望的,比较於田地里繁重的农活,这样的日子显然要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