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皇帝刻意变换了书写方式,可俪妃还是从字里行间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去年夏天在建福宫里,在皇帝来找俪妃说话的时候,俪妃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皇帝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向承认了自己就是那个人的事情。
俪妃说不清自己当时的感受。
惊讶,愤怒,悲伤,喜悦……
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如果用四个字总结的话,大概就是:造化弄人。
她怎么会想得到,绕了一大圈,最终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会是当初她最讨厌的人呢?
在两人相认之后,俪妃并没有立即和皇帝和好。皇帝顾忌俪妃的心情,也没有轻举妄动。两人诡异地维持着看似和从前一样的关系,却又完全不一样了。
那段时间里,俪妃心里头不大舒服,便借酒消愁,日日饮酒。
皇帝时不时地会去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话,可谁都没有把那层窗户纸捅破。
直到皇帝就要从行宫离开,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皇帝提出要陪俪妃一起喝两杯,俪妃也没反对。
喝着喝着,皇帝看着月色下自己喜欢了半辈子的女人,忍不住吻了下去。
之后的一切,发生得水到渠成。
俪妃不肯回宫,在皇帝的意料之中,所以皇帝也没有强迫她,只是加派人手,将行宫围得密不透风。
他本打算等次年避暑的时候,再回来见俪妃。虽然心里想她想的难受,但为了俪妃的感受,也为了俪妃的安全,皇帝硬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
直到几个月后,皇帝得知俪妃怀孕的消息。
皇帝激动至极,可严太医告诉他说,俪妃娘娘不想要这个孩子。
皇帝闻讯后,忍不住悄悄溜出京城,快马加鞭地赶去了建福宫,只为阻止俪妃做傻事,让她留下这个孩子。
可见面之后,俪妃却告诉皇帝,她不想一错再错。
皇帝听她把怀上自己的孩子说成是一个错误,心中不知有多难受。可他还是要忍住心酸,耐着性子劝说俪妃,告诉她太医说这个孩子很健康,让她务必三思。
俪妃给皇帝的回答,是长久的沉默。
皇帝陪了她几日之后,见俪妃似乎已经不打算再做傻事了,就加派人手照顾俪妃。之后皇帝便去了皇陵祭祖。
等他回到京里之后,旁人只知皇帝去了皇陵凭吊祖先,却不知皇帝还曾去过建福宫。
皇帝原本在书信里和俪妃说过,为了确保他们母子平安,皇帝还是会按照原定计划,等到夏天避暑的时候再过去看他们。
可是在俪妃临盆之前,皇帝实在是坐立不安,脑子里容不下除了他们母子之外的任何事情了。
选秀刚一结束,皇帝还没来得及看上那几个小姑娘一眼,便又快马加鞭地赶去了建福宫,陪俪妃生产。
和十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俪妃并非戴罪之身。她生的孩子,不管是皇子还是公主,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嗣。断然没有国家尚存,皇帝健在,却让皇嗣流落在外的道理。
所以无论是出于规矩还是感情,皇帝都是要带这个孩子回宫的。
孩子生下之后,皇帝看着这个和自己极为相似的儿子,问俪妃可舍得离开这么小的孩子。
如果她实在不愿意回宫的话,皇帝也可以像当初对裴清殊那样,替他找一位合适的养母。
俪妃沉默了很久之后,忽然哭了。
在她哭着点头,说她愿意回去的时候,皇帝忽然心软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告诉俪妃,你要是实在舍不得他,就把这孩子留下来陪你吧。
可皇帝终究没有说出口。
一来是这么做不合规矩,二来,若是俪妃母子都能回宫的话,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皇帝。他再也不用像之前的十几年那样,饱受相思之苦了。
所以皇帝一直忍着,没有说出那句话来。
不过皇帝看得出来,俪妃最近的心情一直都很差。她不愿意见他,也不愿意说话,只有偶尔看到襁褓中的孩子时,才会露出一点笑意。
皇帝一直想办法逗她开心,可俪妃就是开心不起来。
再过不久,他们就要回宫了。
所以皇帝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找俪妃谈一谈。
“月儿,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听到俪妃说她恨她自己,皇帝其实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和朕在一起,就这么叫你无法接受么?”
俪妃转过身来,隔着纱帘看着他说:“我无心伤害你,只是我知道我自己。我最厌恶与别人相争,我不想回到那个地方去,和别的女人抢同一个男人,你明白么?”
皇帝听了,竟然觉得有几分好笑:“有什么别的女人?朕的眼里只有你。”
俪妃摇摇头,失落地说:“不是这样的。当初,在你最喜欢我的那个时候,你也偶尔也会去定妃她们那里。”
“朕从前不知道,但现在朕知道你介意,以后就不会了。”
当年皇帝虽然很喜欢俪妃,但他并不知道俪妃所追求的是什么,只以为她和其他后妃一样,能够接受皇帝有其他女人的事情。
不过这些年来,俪妃虽不说,皇帝也通过俪妃的作品看明白了。俪妃很有可能是受了公孙夫人的影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而不是和其他女人共享同一个丈夫。
所以自从他认识到这一点后,皇帝就一直没有召幸其他的妃嫔。来建福宫避暑的时候,皇帝也一个后妃都不带,就为了让俪妃看到他为她所做出的改变。
听皇帝这么说,俪妃不得不承认,她再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