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陆伟峰的邀请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因素自然是想要多一层烟雾。
一直到现在,宁元素展现出去主要的标签有两个,一个是冶金业变革,另外一个则是稀土矿石。
冶金业变革不难理解,以宁元素的理论属性,将会大大提高金属各方面的性能,虽说不能全方位的诱导金属进阶,却也可以达到金属各方面的优化。金属作为人类最常见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材料,金属方面产生变革,现实世界立马会显示出来。
另外一方面则是稀土矿石,从理论到现在,唯一可以检测到宁元素的只有稀土矿石之中。至于其他物质之中是否存在宁元素,依然是不确定的,所以想要提取宁元素,只能从稀土矿石之中提取。
这样一来,原本就属于战略级的稀土矿石,它的重要性又会大大的提高。
然而实际上呢?可以拿出来的原因往往都是忽悠别人的,只有圈内人才清楚内情如何,隐藏的真相多么匪夷所思。就跟对公众的说法一样,展现出来的永远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可能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当然,王宁可不准备评价上面大佬们的做法,根本没有意义。各自都有各自的考量,普通人自然想要得知全部秘密,不想被蒙在鼓里,想要生活的更清楚明白。
对于大佬们来说,没有愚昧大众技能点的都不是好大佬,有些东西需要大众知道,至于更多的东西,那些就是真正的隐秘,可能几十年一百多年都不能泄露出去的。
就跟宁元素一样,宁元素真正的内容很少有人知道。就算是知道一定的理论基础,至于是怎么发现的,怎么验证,怎么进一步提取,这些是当之无愧的绝密。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很多大佬都被蒙在鼓里。
在这个时间段,真正知道宁元素隐秘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其中就有王宁的身影,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宁足以骄傲了。
既然从开始到现在,宁元素的提取都在往稀土矿石方面靠拢,在进一步试验的时候,王宁身边就需要一些稀土方面的专家。结合他们的理论,从而进行下一步计划。
陆伟峰就是稀土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对从事稀土以及矿物质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其中从稀土中发现了各种元素,并且一一提取出来被运用在现实之中。不只是稀土,在其他物质方面他也有深入的探索,其中不少理论在物质领域之中取得了不小的轰动。
可以这么说,陆伟峰虽然是沈崇峰的学生,成就,影响力跟沈崇峰无法相比。然而要是光论矿物领域的研究能力,陆伟峰可能还要在沈崇峰的能力之上。
王宁需要有一些稀土方面的专家帮忙掩护,陆伟峰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王宁也或多或少的因为两人是师兄弟的因素才有了现在的决定。
宁元素是大型试验的基础,不管是宁元素的提取,运用,试验,还是更进一步的逆核装置计划,这两个计划的保密性,范围都不会太低。一旦宁元素提取出来,下一步计划就会相应进行。到时候,整个计划绝对是华国排名前列的超级隐秘计划。
国家级隐秘计划对于那些权利心很重的科学家来说可能不愿意。因为一旦进入到这些计划之中,他们的身份,名字,年龄。甚至连性别都是保持缄默的。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之中,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只有这个计划结束之后,他们才可以恢复到本来的身份。
就算如此,在恢复身份之后还是需要保持沉默。计划中发生的一切。试验对现实的意义,对华国做出的贡献,所有的一切全都是绝密,他们不允许泄露一个字。
如果保密时间比较短的还好,五年,十年过去,计划就会解密,一部分的试验过程,隐秘,对现实的意义会向公众告知。这个时候,科学家们才能够享受到属于他们的荣誉,让人们知道他们参与到了最沉重,最危险的试验之中。
这是幸运的,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他们可以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荣誉。但是很多隐秘计划是没有解密时间的,想要彻底解密,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多年。到时候,那些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早就离去。
往往,这些默默离去的科学家才是大多数。他们等不到属于自己的荣誉跟鲜花,像是脚下的石子,在默默地奉献,却无人能够注意到他们。
这些也就是真正的奉献者,他们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要知道任何大型试验都不是完全安全的,哪怕是设备再先进,保护措施再全面,危险依然无处不在。
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元素可不是和善的,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一旦爆发起来,顷刻间就会摧毁鲜活的生命。很多科学家就是在研究之中被元素感染,一生都生活在元素的阴影之中。
而对更多的科学家们来说,能够参与到某些大型试验之中,不光可以增加自己的履历。更多的是在那些试验之中,真正的接触最前沿的学科,了解最真实的世界。
优秀的科学家往往都是疯子,普通人眼中所谓的大脑洞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罢了。为了能够探寻真相,了解最真实的世界,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可不只是对求道者们说的,对于科学家们来说,真正可以发现科学的真谛,世界的真相,下一秒死去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
陆伟峰不能算是为了科学愿意付出一切的科学家,不过要是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领域,能够给自己多一层光环,他也是不会放弃的。
所以在接到王宁的邀请之后,惊讶的同时,陆伟峰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既然小师弟不嫌弃,师兄就在小师弟这里打打下手。有需要我做的尽管说,其他方面不好说,对这些设备的熟悉程度我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552章 提取(下)
王宁含笑点了点头,陆伟峰是试验所的负责人,他要是对设备不熟悉才奇怪了。有了陆伟峰的帮助,实验方面倒是会简单不少。
“都不是外人,我也就不啰嗦了。师兄。麻烦你先把稀土伴生矿选取出来!”
不是王宁说伴生矿之中存在宁元素就代表着伴生矿中一定有宁元素,他需要经过各方面的筛选,分析,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然后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旦理论不支持,第一步研究都无法完成,下一步计划就需要放缓,继续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点。
这也就是数学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之一,每个实验进行之前都需要数据的分析,只有数据提供支持,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计划。
而且在试验之中,每一步计划的进行都需要有数据进行参照。在参照之中寻找问题,探索自己推测中的答案。
没错,科学最有趣的一点往往是先有了答案之后,再去推导自己答案的过程。一步步的验证,一步步的探索,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正确的验证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验证过程,并不代表答案是错误的,只能说明试验过程出现了错误或者有了误差。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将误差或者错误找出来,继续进行推导,找到正确的道路。
就像是迷宫一样,有了起点有了终点,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进入迷宫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到终点。
优秀的科学家不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终点,甚至可以在迷宫之中发现隐藏起来的另外一个终点,在终点之中又发现另外一个起点,将原本的迷宫变得更加庞大,更加复杂。
这个时候,清醒的人会记住那些终点,起点,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在走出小迷宫之后再去研究新的迷宫,一环环的研究下去。最终深入到迷宫的最深处。
稍微贪心一点的科学家可能就会发现一个迷宫研究一个迷宫,最终它们研究的确实越来越深入,却太过深入,找不到迷宫的出口。被彻底的困死在迷宫之中。
宁元素也是如此,它同样也是已经拥有答案之后再去寻找过程。只不过王宁比其他科学家多了一个外挂,他不但知道答案,甚至连发现的过程也一清二楚。
他现在的情况就相当于在进入迷宫之前就获得了迷宫的整个地图,更让人无语的是。在迷宫之中他还可以卫星定位,对于王宁而言,宁元素根本就不存在困难。
只是虽然没有困难,王宁却需要制造几个困难出来。谁在迷宫之中不出现几次失误。在陌生迷宫之中一次失误都不存在,别人肯定会怀疑他作弊了。他确实在作弊,却不能表现出来不是。
听到王宁的吩咐,陆伟峰点了点头:“好的!”
说着,很直接的走到实验室的操作台,开始进行操作。
科学发展到今天,试验的过程跟以前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几十年前。根本就没有什么试验设备,科学家最主要的设备就是精度瓶跟自己的双手,再多一点就是各种草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