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公平(1 / 2)

五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地牢围攻》在北美全面上映,由于之前引起的一系列争论,导致热度急剧升高,首周末开画影院由最初的2500家左右增加了2920家。

在很多影评人的评论中,不但这届观众不行,这届院线也不行!

《地牢围攻》本来就是全方位的烂,又与影评人结下如此深仇大恨,其享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

北美上映第一天,以收集影评人影评作为评分依据的烂番茄网站上面,《地牢围攻》成为了最为引人瞩目的电影。

因为这部影片刷新了烂番茄的各种记录。

《地牢围攻》在烂番茄上标记为腐烂,指数低至史无前例的百分之三!影评人平均打分23分!

用《好莱坞报道者》专栏影评人托德-麦卡锡的话来说,《地牢围攻》就不应该立项,不应该拍摄,更不应该上映。

《洛杉矶时报》的专栏影评人肯尼斯-图兰如此说道:《地牢围攻》这样的电影出现在影院中,是整个电影产业的悲哀和堕落!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没有直接评论这部影片,只是留下一句话:我以评论《地牢围攻》为耻!

《地牢围攻》的各种口碑,不出预料的全面沦陷。

imdb上面,《地牢围攻》的用户平均打分下滑到了3.5分。

即便是宝哥后援团的成员,乌维-鲍尔版块评论组的成员,基本也没有人打分在5分以上。

《地牢围攻》确实烂出了风格,烂出了特色。

在最能反映影片观众口碑的cinemascore方面,影院观众现场打分为“e”,用cinemascore的衡量标准来说,就是不应该被拍出来的烂片。

一般情况下,影院观众现场打分为“e”的电影,商业上的表现会惨痛的叫制片方不忍心去看。

“赖特,你觉得这个数字能实际反映出影片的真实市场状况吗?”

拉斯维加斯百丽大酒店的一间豪华套房中,cinemascor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艾德-明茨看着手中的报表,问自己的手下:“预测首周末票房1600万美元,北美票房落点4000万美元?”

赖特-索伯斯基说道:“《地牢围攻》的观众打分为e,按照我们的计算公式,影片的票房会更低。这已经根据影片引起的火热动态,翻了数倍。”

艾德-明茨摇头:“我们根据影院观众现场打分的计算公式准确率是非常高,但你们的工作方式是不是有点僵化?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套入计算公式,《地牢围攻》是我们的公式根本计算不出来的那种片子。”

“可是……”赖特-索伯斯基一直对cinemascore由现场观众打分进行票房预测的计算方式深信不疑:“这套公式让我们预测对了无数电影成功或者失败。”

cinemascore直译过来就是观众评分,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全好莱坞乃至全北美最权威的电影市场分析机构,其调查分析不涉及影片的艺术或者其他专业评分,只针对市场。

对于艾德-明茨这个名字,普通影迷甚至资深影迷都无比陌生,只有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才知道他和他公司的能力。

他从来不参加任何首映礼,好莱坞的权力榜单上从来不会出现艾德-明茨这个名字,但是他在过去数年对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做出了一个巨大贡献──他创办的cinemascore电影市场调研公司为整个业界提供了无法估量的票房参考信息。

不同于职业影评人或者媒体,cinemascore完全以市场作为参考,往往在观众看完影片之后立即进行调查,根据这些观众口碑做出的评分也是最好的一线市场数据。

cinemascore的评分很容易理解,a即是成功,b就是还可以,比较满意,c就是坏消息了,意味着票房惨剧即将发生,一般刚上映的影片观众极少会给出d以下的评分,如果有影片拿到,基本意味着它根本不该出现在影院里。

虽然已经年届六十,但艾德-明茨不仅没有退休的意思,还保持着亲自到影院看电影,体验一线市场的良好习惯,不过在观看众多主流商业大作之余,他也会挑选一些小成本影片观看。

艾德-明茨说道:“总会有特例。”

赖特-索伯斯基问道:“那《地牢围攻》的数据……”

今天白天,艾德-明茨已经看过《地牢围攻》,也关注过各种新闻动态,特别是互联网上堪称热火朝天的讨论。

他缓缓说道:“北美首周末票房可能接近3000万美元,北美票房落点应该在7000万美元左右。”

“这么高?”赖特-索伯斯基也看了片子,对烂到满屏幕都是屎的《地牢围攻》实在没有半点信心:“这片子真的很烂。”

艾德-明茨缓缓说道:“你忘记当年的《女巫布莱尔》了?这片子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