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诸葛亮声称有计,刘备精神为之一振,忙问诸葛亮有何计策。
诸葛亮便笑道:“颜贼既是料定子龙消极怠战,必会对白马城的围困不甚严密,大王便可派人向子龙下一道命令,命他率军趁颜军不备,突袭北面的白马津,一举烧毁楚军在那里屯集的粮草,楚军粮草被毁,军心必然大挫,退兵将再所难免,如此,则濮阳之危,不战自解也。”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洋洋洒洒的一番话,甚是自信。
刘备听着连连点头,却又顾虑道:“子龙既是消极怠战,倘若本王的这道命令,他拒不执行,却当如何。”
“子龙若真敢连大王的严令都不执行的话,那恐怕外面的传言,就多半是真的了,大王也可用这道命令,正好试探一下子龙的忠诚。”诸葛亮冷笑着说道。
刘备沉吟半晌,便想也别无他计可施,遂是决定采纳了诸葛亮的计策,当天便派人持他的密令,前往白马城送于赵云。
楚军水师虽封锁了黄河,但黄河沿线千里,何其之广,楚军又岂能面面俱到,所封锁的也不过是沿岸重要渡口而已。
刘备的信使自可化妆在平民,从沿岸偏避之地渡往南岸,再穿过楚军并不严密的围城防线,顺利的进入到白马城。
三天后,刘备的王令,已经放在了赵云的面前。
看着案几上刘备那亲笔所书的王令,赵云剑眉深凝,眼眸之中闪烁着有苦不能言的神色。
“大王先前给将军的命令,不是命将军坚守不战么,怎的今日却忽又命将军冒险出击,去突袭白马津呢?”左右部将,不解的问道。
赵云叹息一声,并没有说什么,但脑海里面,却闪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难道说,大王是受了那些流言影响,对我心生怀疑,想以此来试探我不成?
是了,一定是如此,若不然,刘备又如何能朝令夕改呢。
“大王啊大王,外面的那些传言,分明是颜良放出来的,故意想离间我们君臣,你怎能轻信呢?”赵云暗暗咬牙,心中愈加觉得委屈失望。
“将军,咱们到底是出战还是不战出呢。”部将们焦虑不安,都在等着赵云拿主意。
赵云深吸了一口气,猛然拍案而起,沉声道:“君上有令,本将焉敢不从,大王既要我赵云出战,我遵令便是。”
赵云虽声称要出战,但那语气之中,却暗含着几分悲壮。
决意已下,赵云便开始着手准备,屡屡派出细作,暗自的侦察楚军情况。
两天后,细作打听到最新情报,称楚军最新一批的粮船已进抵北面十五里的白马津渡口,目下已卸粮下船,估计这一批的粮草,至少也有五十万斛。
收到这个情报后,赵云细过一番的权衡,便决定率军出击,突袭白马津,烧毁这批粮草。
……是夜,阴云密布,夜如泼墨。
赵云驻立在白马东门,远远眺望着东南方向的楚营情况。
围城的楚营中,北营之敌因要拱卫白马津,故实力最为雄厚,西营和东营次之,南营的实力最弱。
赵云此番决定率军从东营与南营间的空隙,趁夜穿越楚军防线,然后绕往北面,出其不意的突袭白马津,烧毁楚军渡头中的粮草。
当楚军闻知白马津被袭后,其北营的兵马,必第一时间赶往白马增援,其余诸营必也闻风而动,纷纷戒备。
那个时候,赵云便可趁着北营空虚之际,趁机从穿越此间空隙,顺利的撤往白马城。
赵云琢磨了几天,这也是他所能想到的,突袭白马津成功,又能全身而退的唯方略。
夜风瑟瑟,乌云愈密,天色更色的黑暗。
赵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暗吸一口气后,沉声道:“时机已到,随本将杀出城去吧。”
赵云下得城头,纵胯白马,手提银枪,率领着约六千的步骑,悄无声息的由白马城东门而出,大军静寂而行,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呼啸的风声很好掩盖了脚下的声响,赵云令大军尽量放轻脚步,不到半个时辰的暗中潜行,赵云率领着六千兵马,顺利的穿越了楚军的防线空隙。
这个时候,赵云就变得大胆多了,命令大军加快脚步,急行军的绕往北面。
白马城因白马津而建,该城距白马津不过十数里,而此间地势平坦,行路方便,不出一个时辰,赵云已是看到了白马津的灯火。
那一座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头,就在里许之外。
周围依旧是一片黑暗,没有任何的异样,白马城方向也别无动静,一切迹象表明,赵云的计划非常的顺利。
“颜良,你虽百战百胜,今日却要爱挫我赵云之手了,这五十万斛的粮草一烧,恐怕你非要退兵不可了。”
即使素来沉静的赵云,此时也难抑兴奋,胸中一股自信油然而生。
大军继续潜行,白马津的轮廓已近在眼前,赵云似隐约已能看到,渡口敌营中的士卒,尚在连夜赶工,卸载着运输船上的粮草。
时机已到,更待何时!
“全军,进攻,烧尽敌贼粮草——”赵云一声长啸,纵马舞枪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