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1 / 2)

千山记 石头与水 4231 字 17天前

☆、第360章 皇后之三

如果说皇宫是帝都的第一权力中心,那么,这些年来,苏相府就应该是帝都的第二的权力中心了。穆元帝自亲政时起便极其信任这位曾得辅圣公主重用过的臣子,其实许多人都奇怪,苏默是如何在得到辅圣公主信任后,又得穆元帝多年爱重的。甚至,许多人怀疑,当年苏默肯定是穆元帝放在辅圣身边的内奸,他为穆元帝扳倒辅圣公主出了大力气,穆元帝酬其功,故,重用其人。

这种猜度曾一度占据野史榜榜首。

可事实上,真的是野史的被迫害妄想症脑洞太大,苏相委实就是个一门心思做实事的人。所以,辅圣用他,辅圣之后,穆元帝也用他。

这位一代名相的生活,也没有脑洞君想像的那样复杂。

苏相原本住的是一套三进宅院,这相对于一国首辅,实在太过简陋,虽然苏相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觉着儿孙们不在身边,自家宅子足够用了。后来穆元帝看不过去,便赐了他这处五进大宅。宅子很大,却并不如何轩敞富丽,当然,也并不简陋。苏相的审美是简约,而不是简单。他生活祟尚简朴,却并不寒酸。

自苏相卧室出来,穆延淳强打精神安慰苏不语几句,令夏青城好生在苏相府,为苏相诊治,便先行回宫了。

苏相病重,穆延淳的心情很是不好。

谢莫如也无可解劝之词,药医不死病,苏相大限已至,谁也无法。但,谢莫如也未料到这样快,当下傍晚,苏不语便递上了守孝辞官的折子。

穆延淳心下悲痛,谢莫如道,“苏相与先帝,一辈子君臣相得,实为佳话。如今君臣二人先后离逝,说不得是天意使然,苏相这是继续到天上服侍先帝去了。陛下也不要过于伤心,该宣礼部过来先拟定苏相谥号。还有,听说先帝在陵旁给苏相留了墓穴,是要令苏相列后陪陵的。”

穆延淳道,“明日,朕要亲去祭一祭苏相。”

“这也好。”

礼部秦尚书也是内阁当差,朝中重臣,自然知道苏相病重之事,苏相病后,秦尚书亦没少过去探视。连今日帝王亲去苏府探望的事,他虽知道的晚些,也知道了,心知苏相这是真的不好了,不然,陛下不会亲临。当时,秦尚书心下便是一声感慨,虽然苏相过身后意味着内阁首辅出缺,帝国必将产生新一任的首辅。秦尚书也不是没有野心的人,可当真苏相不成了,他反而没有多少喜悦,有的只是一种同僚多年的惋惜与伤感。

秦尚书知道帝王亲去苏府后,心里就拟定了几个谥号,皆是极好的谥,毕竟,苏相这一辈子兢兢业业,满朝人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其间也有许多人想代替苏相兢兢业业,但,这样的人,无一失败而归。苏相这一辈子,唉,纵使他的政敌也说不出一句不是来。

帝王召见,秦尚书连忙去了昭德殿,以为是有什么急事。穆延淳却是令内侍将一幅字递给他,道,“苏相的谥,朕已拟好。着内阁拟旨去吧。”

秦尚书心知苏相怕是不成了,但也没想到这样快,当下便有些愣怔,一时说不出话来。见他如此,穆延淳又不禁心生感伤,叹道,“苏相一去,朕失一股肱啊!”说着,竟落下泪来。

秦尚书这才回过神,哽咽道,“这,这,臣,实没想到。昨儿还好好的,苏相竟这样去了。”也跟着落了一回泪,然后哽咽的劝了皇帝几句,便捧着皇帝亲写的谥号拟旨去了。

待回到内阁,秦尚书的眼泪已被风吹干,但一见内阁诸人,秦尚书忍不住又哭了一鼻子,喊着户部唐尚书,以及翰林掌院学士韦学士,泣道,“老唐老韦,苏相,去了。”

内阁也都知道苏相病了有些日子,却未料到人去的如此快,不禁人人露出悲色。

待感念了一回老相爷,秦尚书展开御笔,大家看到是“文忠”二字。

虑国忘家曰忠,廉方公正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这文忠二字,真是对文臣一生最大的肯定与赞誉了。

韦学士道,“也唯此谥,堪配苏相。”

唐尚书亦深以为然。

如此美谥,秦尚书都不必助手代笔,他自己亲自执笔,发挥平生所学,将给苏家的圣旨写的花团锦簇,极尽赞美。

待搁了笔,秦尚书细细检查了一遍,不禁又拈着花白的胡须想,今日我为苏相拟旨,他日为我拟旨的又不知是谁了?想当年于翰林藏书楼外初见谢皇后,当年谢皇后不过小小少女,今已是一国之母。而当年与他一道同谢皇后相遇的宁允中,已是化作一抷黄土。

叹口气,秦尚书那颗在政坛折腾了一辈子的老心脏,不由也生出几分悲怆之感。

苏相不仅得到了文臣一生最好的赞誉,帝王还亲去祭拜,赐银五千给苏家用来治丧银,还赐下奠仪纸马之类,这更使得苏相死后尊荣推到顶峰。一时间,苏家也是车水马龙。苏家丧事并不欲大办,只是苏家子弟多在外为官。在帝都守着苏相夫妻的就是苏不语,而苏不语只是三子,还是庶出,他得等长兄回来,方能出殡发丧。而且,苏相还涉及到陪陵的事,这又是苏相的丧礼多了一重讲究。

话到这里,还得说一句,穆元帝对苏相真是打心底爱重啊,当初自己建皇陵时就悄悄同苏相说了,“朕叫钦天监给你选了个好地方,百年之后,卿与朕,仍在一处。”说真的,穆元帝对他的三位皇后也没这样尽过心哪。当然,皇后不必独自建陵寝,反正都是跟穆元帝埋一处。

苏相这一去,他这一支的子弟全部都要卸职守孝,儿子辈三年,孙辈一年,如此,又有一批职位空缺,尤其是苏相长子苏言为陕甘总督,次子苏语为江浙总督,苏不语的官也不小,刑部侍郎。这三人一去,封疆大吏便有两处空缺,刑部侍郎这里也得另行掂掇。

朝中难免又是一番角逐。

最重要的是,苏相一去,首辅不能没人。

内阁诸人,谁人会对首辅之位不动心?

首先就有人猜想,穆延淳会提携自己王府旧人。

先时追随穆延淳曾任王府长史官、后任詹事府正副詹事的张薛二人,现下已一人是吏部尚书,一人为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因掌百官考核升迁,又称天官,因权柄过重,历来不入内阁。故而,张尚书坐到吏部尚书之位,也就意味着,此生入阁无望。当然,如果张尚书肯将吏部让出来,那就要另说了。可谁他妈的会缺心眼儿的把刚到手的吏部尚书让出来啊。再说就是张尚书让出吏部尚书位,难道这首辅他就能十拿九稳了?内阁可没一个是好相与的?

再说,刑部薛尚书,也是刚任尚书位。要知道,做尚书跟入内阁是两码事。就如同先前谢老尚书,屁股底下尚书位都要坐出老茧了,穆元帝也没叫他入阁。还是后来内阁几番换人,才叫谢老尚书入的阁。如今薛尚书亦是如此,他任刑部尚书,还未入阁,所以,暂时不具备首辅竞争的实力。

可,可是,薛尚书入不入阁,但入阁也只是穆延淳一句话的事罢了。

不过,反正薛尚书尚在阁外,新君也没说那句入阁的话,所以,薛尚书也无竞选首辅资格。

那么,除了暂且不具备首辅竞争资格的张薛二人,内阁里也是人人资历不凡。首先,礼部秦尚书,这位尚书不算明面儿的新君党,毕竟,他接掌礼部时,穆延淳就要去就藩了,故此,君臣二人没来得及培养些私人情义。但,要知道,礼部是穆延淳掌管最久的衙门,尽管二人私交上有些欠缺,但穆延淳就藩回朝后,与礼部的关系一直不错,他在礼部,一直能说得上话。秦尚书明里暗里的也给过穆延淳一些帮助是真的,所以,穆延淳对秦尚书的观感也是不错的。其次,工部严尚书,这位老尚书,年纪资历比秦尚书更足,就是身体叫人不放心,先时四皇子都跟穆延淳提过的,老头儿似是有致仕之意,可不知怎地,苏相一死,首辅之位刚空出来,老头儿就精神抖擞了起来!病假也销了,身体也好了,就是一头花白的头发,也染的黑黑的。是的,这绝对是染的。穆延淳都悄悄同妻子道,“严老尚书返老还童了,今早一瞧,那一把锃黑的胡子哟,吓我一跳。”听的谢莫如也笑了,谢莫如笑,“文官一生追逐也不过首辅之位罢了,既有机会,严老尚书当然希望能搏一搏。”

穆延淳道,“他年岁有些老了,先时身子也不大好,我担心他撑不下来。”

谢莫如道,“内阁原是七人,除了苏相为首辅,另有五部尚书再加上翰林掌院学士。五部尚书中,刑部薛尚书新任尚书位还未来得及入阁,他便是入阁,资历也不足以去争首辅之位,不若陛下等一等,待定了首辅再让薛尚书入阁。”

“我也这样想。”穆延淳有用惯了的臣子,也有感情深厚的臣子,但除了詹事府除了以往王府旧人,朝中这些人也不能冷落了。不然,只用旧人,就会寒了如秦尚书等人的心。所以,从一开始,穆延泽就没有让薛尚书为首辅之意。

“兵部尚书是永安侯,永安侯不必说,他定没有做首辅的意思。而掌院韦学士,是自悼太子自尽后升上来的,如今在内阁不过三年,资历也不足。余下的,无非就是礼部秦尚书,工部严尚书,户部唐尚书了。”谢莫如道,“唐尚书六十七,秦尚书六十八,严尚书七十了。三人都不年轻,可话说回来,熬一辈子熬到内阁为相,年纪也不会太轻。老臣贵在稳,纵无年轻人的锐气,却也有年轻人没有的稳健。”

“这三人,要说亲近,那自是唐尚书,别个不说,当初在闽地,后来在江南,他都是在陛下身边辅佐陛下,功劳不浅。只是,唐尚书入阁又比严秦二人晚。”谢莫如道,“陛下倘要提携唐尚书,严秦二人只好辞官了。”

穆延淳也知这种内阁传统,首辅自来是内阁资历最老的一个,资历,并不是说年纪,也就是入阁时间的早晚,比如,我三十岁,你六十岁,我入阁比你早,哪怕只早一天,俩人也是早到的那个资历深。但同时,如果资历浅的后来居上做了首辅,那么,资历深的一般就会辞官,不为别个,不能挡在首辅面前。当然,如先时李钧,他在内阁两进两出,第二次入阁虽是在内阁排第七,可因他这两进两出的经历,他在内阁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如今苏相一去,穆延淳的意思就想在秦唐二人身上选一个,可突然严尚书又搞这返老还童的一套……穆延淳又道,“就不知严老尚书撑不撑得住哟。”

谢莫如笑,“对文官来说,哪怕只做一日首辅,也是好的。何况,兴许这喜事一到,严尚书精神健旺,干到八十也说不定。陛下不必考虑严尚书撑不撑得住,他既在内阁,就是撑得住的。纵有撑不住时,内阁还有次辅。”

穆延淳到底要考虑大局,便点了严尚书。

待严尚书成为首辅后,穆延淳方令薛尚书入阁。

此举,满朝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