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万大军直接战死上万人,余下的伤兵减员什么,能战之兵不到万人。这让蒙骜实在无法接受。
对上李靖,谁输了都要甘心。如果说项羽是最霸的将军,是战术无敌。那么李靖就是谋略最深的将军,战略为正,战术为奇。奇正相辅,就是项羽,也在李靖面前抗不了多久。
所有的历史名将中,李靖精熟军政,综合可入前三。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大多失散。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灭陈之战的指挥者。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着隋朝的腐朽统治。
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
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灭萧铣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李靖受阻,进军迟缓。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高兴地对公卿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用,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
后来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满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力排众议。
认为兵贵神速,说服李孝恭,于是唐军乘大舟两千条,顺江而下,连克数地。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后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李靖首先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却让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
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说,下游的萧铣援军见了江中游船,肯定以为江陵被破,等他们发现后,我们早就将江陵占据!
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孝恭营中投降。
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
这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
自此岭南悉平。高祖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贞观三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贞观四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
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其心腹,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亡。
唐太宗刚即位不几天,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遂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并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
当时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太宗曾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才退兵。
所以唐朝和突厥的仇很大,李世民更是不会放过突厥。而突厥人准备投降休养一阵,李世民假装答应,表面上派出使臣宣慰,暗地里让李靖择机再次攻击突厥。
李靖率军进至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这时,颉利可汗见到唐使臣,放松了戒备。李靖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
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这个逼着李世民搞城下之盟的草原天骄随后被李道宗擒获。
这一战之后朝中有人诬告李靖,李靖也急流勇退,深知月满则亏的道理。只是吐谷浑再次进犯大唐西边,李靖带着大军出征,当时侯君集就是李靖手下一个方面军总管,灭了吐谷浑后,李靖归隐,侯君集爬了上来。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此君集反耳。今国家安定,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
此时,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下,必将反矣。”
至贞观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
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有一本书叫《战争教父李靖》,怀旧船长著,2012年7月出版。首次系统地对李靖作了系统介绍,对古代特种兵(李靖三千精锐袭突厥)、军事情报(专门训习斥候)、古代水战(平定岭南和江南)、集团作战(统率李世绩、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尉迟恭、薛万彻等大唐名将)、科学练兵(集中体现在改重骑兵为轻骑兵、训习无敌舰队、培养李世绩/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裴行俭等不世之才、重视交通/马匹/粮草)等有系统解构,再现初唐从大乱到大治的宏大图景。
所以蒙骜被李靖揍趴下,很正常。
蒙骜能全身而退,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而李靖,则是公孙策将来必须要越过的第一道障碍。
第八十三章 石亭
四月初二,朝阳坡公孙策难得睡了一个懒觉。
下着小雨,听着雨声和树枝摇曳声,还有怀中女人平静的呼吸声。
他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多愿意这一刻能够永久。
雨声中传来他最不愿听的脚步声,当木门被拉开,他抓起旁边的靴子直接投了过去。来人躲闪及时,竟发出男人的笑声。
这让公孙策猛地跳了起来,在朝阳坡上新建好的宫殿里,是杜绝一切雄性生物的!能来这里的只有公孙一族,而公孙英在夏城军务繁忙,他实在是想不到来的人会是谁。
“三哥,是我!”
“小七?”公孙策轻轻起身,披了一条棉被就走出卧室。
“你怎么来了?”公孙策悄声问道。
公孙策抹着脸上雨水,看了一眼卧室低声说道:“三哥闯出那么大的名头,我不来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