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古代可没有塑料袋,盛东西的牛皮纸袋价格昂贵,他们可用不起。
林满堂看向林福全,对方拍着大腿叫道,“哎哟,竟是忘了这事,咱们赶紧去摘荷叶。”
他这刚说完,刘翠花也拍着脑门,“哎呀,赶紧去摘。这荷叶可是要晒干的。刚摘下来的荷叶太脆,包不了几个。”
新鲜荷叶晒干,乘着早上有露水的时候,把它收集起来扎成捆,可以用来包豆腐,肉,骨头等物品。
林满堂奇了,他们村没有汪塘啊,这荷叶要去哪摘?
林福全却道,“走吧,大庄村有荷塘,咱们快去摘些过来。”
一家人拉着板车去了大庄村。荷塘用栅栏围着,靠近路口的地方盖了一间土坯房。
屋后,油绿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像一朵朵倒扣的绿伞,绿叶丛中偶有粉嫩的荷花掩映其中。
那塘主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见他们多人摘荷叶就有些不放心。
刘翠花小声告诉李秀琴,“他这是不放心我们摘荷花。”
李秀琴恍然,这荷花再长一段时间就成了莲蓬,可比荷叶值钱多了。她当即保证,“大爷,你只管放心。我们不会摘别的。我们摘好后,放在岸上,您帮我们往车上放。”
对方觉得这主意不错,“行。那你们小心些。可别掉下去了。对了,记得同一个地方别摘得太密。”
这是防止莲叶摘光,下面的莲藕就停止生长。
再过两个月才是挖莲藕的时候,到时候他们就会将荷叶全部摘掉,晒干后卖钱。
这荷叶是药材,可以卖钱的,晒成干的茶叶十文钱一斤。新鲜荷叶一文钱三个。一个荷叶可以包两三块凉粉。
小庄村离月沙河很近,林福全小时候淘气,成天在河里扎猛子,大吉大利也都是会水的。
男人们可以下水,但女人们就不行了,只能撑着小船摘荷叶。
林晓和李秀琴撑一条船,李秀琴负责撑船,林晓负责摘。刘翠花那边同样如此。
半个时辰后,大家就摘了满满一车荷叶。
老头站在上面吆喝他们快回来,大家才意犹未尽上了岸。
回去的路上,李秀琴突发奇想,“要是咱们也有一个荷塘就好了,夏天可以纳凉。”
刘翠花觉得她意想天开,“这荷塘可是五十多个壮劳力,挖了两个月才挖成。听说光人工费就花了三十多吊钱,这还不包括藕种,鱼苗等等。”
李秀琴听后,心里又多了一个小目标,先挣它一百两银子。
摘完荷叶,林满堂回屋倒头就睡,林福全和刘翠花去刘家村拿磨好的豌豆。
林满堂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睡过,李秀琴心疼他,没叫他起来,她和刘翠花负责熬凉粉。
从刘家村回来,刘翠花让大吉大利帮林福全一块熬凉粉。
五个人熬到半夜,才终于将五百斤凉粉熬好。
之所以能熬出这么多,那是因为林满堂想着赶集,生意肯定很好,就又提着半桶泡好的豌豆去村长家,让他家的毛驴帮着磨。一晚上也能磨出五十斤。
明天要赶集,不批发给村民。林福全要了一百斤凉粉,林满堂要了三百斤,关屠夫要了一百斤。
夏天天亮得很早,小鸟在枝头嬉闹时,林满堂带着李秀琴,林福全带着刘翠花,两辆板车出了家门。
林满堂头一回做生意,好摊位自然轮不到他,只能找个不太显眼的地方。
家里的碗筷都给了林福全两口子,林满堂这边缺碗筷,他将摊位支好后,就去对面买了六十只粗瓷大碗,类似于后世小饭碗那种面碗。
切一碗凉粉,拌上一根黄瓜丝,显得份量十足。
他来前带了一筐黄瓜,这是刘翠花从自家地里摘的,全都洗得干干净净。
这时候的黄瓜正是时候,很便宜,一文钱能买两斤。
林满堂提溜着碗筷回了摊位,舀了两瓢水洗碗,高兴得直哼哼。
李秀琴没做过生意,见其他家都有人光顾,自家却无人问津,不免有些焦躁。
林满堂却是老手,等赶集的人潮上来后,林满堂扯着嗓子吆喝,“免费试吃凉粉,不好吃不要钱喽!”
大家一听可以免费试吃,全挤了过来。
林满堂给每人尝一块,而后向大家介绍,“不要料,一块凉粉三文钱,加料在这儿吃,四文钱一碗。”
有那心动的想给家里人尝尝鲜,要了一块。
林满堂拿荷叶包好,收了钱,继续下一个。
李秀琴专门负责调料。
乡下人家一文钱都得掰成八瓣花,一大半人都是买回家自己拌。
林满堂也细心嘱咐他们,“加点蒜,加点醋,放点盐就能吃。味道好着呢。”
一时间两口子忙得团团转。
带来的三百斤凉粉眨眼就消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