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飞在办公室的窗户里看着郭泰来打车离开,忍不住拨了一个电话。那边一接起来,米飞飞就无法压抑的冲着电话里叫起来:“嘉怡,你知道我今天看到了谁吗?你知道今天谁来了公司吗?那个胖子郭总还真有两把刷子啊!”
……
回到工作室,郭泰来打电话对王教授说了声抱歉,把约好的时间推了两天,也不耽搁功夫,飞快的开始干活。
那个钛合金编织球灯罩实在是太简单了,郭泰来只要控制着纳米机器人一点一点的将需要的形状雕琢出来就行。就算是尺寸超过了二十厘米,但只要外部掏空,里面的部分自然会掉落下来,轻松的处理掉。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郭泰来就完成了钛合金灯罩的整体加工。
要求加工精度一丝,郭泰来怎么好意思做到这么低?所以,还是按照自己能力的极限,将加工精度定位在了五十纳米上。
说实话,加工制作一些金属零部件,对于郭泰来来说,除了尺寸上比较大的还算是有一些挑战性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已经没什么难度了。只要郭泰来脑海中能够具现出3d效果图,加工也不过就是按图索骥而已。
倒是今天郭泰来第一次接触芯片制造,在公司郭泰来说的很简单,可郭泰来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还是那句话,郭泰来可以尝试非常少量的用纳米机器人来雕琢蚀刻几片芯片,可大规模的制造,还是完全不用考虑,根本做不到。
打开8086的电路设计图,郭泰来仔细的看起来,而在他的手上,一个密封的盒子正被捏在手中。如果有人能够透视的话,一定可以看到郭泰来的手指上好像长出来一根细针,扎透了密封包装盒,插进了盒子里的单晶硅片上。
一个挨一个的晶体管被郭泰来按照看到的图纸蚀刻出来。郭泰来做的很仔细,速度也很慢,差不多一秒钟才能够蚀刻一个晶体管。总共四万个晶体管,一个芯片蚀刻,就需要郭泰来十一个小时。
不过,正常的8086是3微米制程,奔腾3是250纳米制程,可现在郭泰来制作的这颗8086,则是50纳米制程。比正常的3微米缩小了60倍。也就是说,这颗郭泰来制作的芯片,只有不到一毫米的尺寸。
封装同样是极其精细的工艺将蚀刻好的单晶硅片包装固定密封并将引脚和芯片接点用导线连接,在五十纳米的技工精度下,同样一点一点的制作完毕,得到了一颗引脚极长但是尺寸却不到一厘米的芯片。
制作过程中全程密闭,只有纳米机器人接触,完全无尘环境。为了让自己的技术人员看的更直观,郭泰来还特意多花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单独制作了一颗裸芯片,就是没有封装的饿硅片,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看到晶体管结构。
然后郭泰来就带着这些,再次去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