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对长孙无忌的发难(1 / 2)

资本大唐 北冥老鱼 1685 字 26天前

两仪殿内,二十六岁的李治正在认真的听取下面大臣的禀报,一件件政务被当廷给出处理办法,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负责,比较重大的政务则暂时放在他的案头,等到他深思熟虑,甚至如今一些重要大臣商议会,才会给出处理结果。

本来李治是在东宫的明德殿处理政务,但是后来李世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就将政务全部放手,交给李治来处理,而且他还亲自下令,让李治到两仪殿召见群臣处理政务,两仪殿的龙椅只有皇帝才能坐,所以李世民的这个命令,几乎已经是变相的将皇位传给了李治。

一件件政务被李治处理完毕,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最重要的一件政务会由身为丞相的长孙无忌上禀,但是看长孙无忌的样子,似乎并没有什么要事,一般来说,朝会在这时就该结束了。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身穿正四品官服的微胖大臣却走了出来,然后向李治身躯施礼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事禀报!”

“哦?许侍郎有何要事?”李治看到出列的这位大臣,脸上也露出一丝微笑道。

站出来的这位大臣正是刚从大齐调回大唐的许敬宗,同时当初和他一起去大齐的李义府等人也全都被调了回来。而且在刚一回到大唐,这些人立刻被李治委以重任,其中许敬宗现任黄门侍郎,是门下省的第二长官,门下省拥有封还和批驳大臣奏折的职能,所以许敬宗的黄门侍郎之职拥有极大的实权。

“启禀陛下,幽州、易州、沧州等地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数百家大工厂主联名上书,痛斥一些豪族囤积棉花,哄抬棉价,使得从今年过年后,棉花价值已经上涨了数倍,不少工厂因为原料不足而无法开工,工人只得放假回家,自然也拿不到工钱养家,这已经使得不少工人生活贫困,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请陛下圣裁!”

许敬宗等人刚一回来,立刻就被委以重任,这自然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满,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许敬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接上奏如此重要的大事,而且还将矛头直接指向长孙无忌,在座的大臣谁不知道,长孙氏在西域拥有大片的棉田,掌握着相当大一部分棉花产量份额,许敬宗话中所说的那些哄抬棉花价格的豪族,其中第一个就是长孙氏。

也正是许敬宗如此惊人的表现,使得朝臣们禁不住交头结耳议论纷纷,同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长孙无忌,打算看这位大唐丞相该如何接招?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长孙无忌不但没有立刻反击,反而表面上还十分的平静,好像许敬宗说的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似的。对于他这种反应,有些知情人是暗自冷笑,准备看长孙无忌的笑话,不知情的人则是满腹的疑惑,准备在退朝之会去拜会一下朋友,打听一下其中的缘由。

其实长孙无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心中却是无奈之中又带着几分悲凉。初唐的政治结构是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掌握着朝廷最核心的权力,长孙无忌现在的官职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实就是将三省最高长官一职集于一身,也就是丞相之职,权力比李愔手下的首相王安要小一些,但却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以说在房玄龄去世后,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大唐丞相,在朝中也拥有相当多的支持者,以前在朝堂上一呼百应,朝堂上再也没有任何人能与他抗衡。但是这种情况在李世民病重,李治接替处理政务后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治对长孙无忌还算是言听计从,但是偶而在一些事情上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这让长孙无忌发现,自己这位看似懦弱的外甥,其实也有自己的主见。

后来随着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些人的归来,让李治立刻露出暴露出自己的勃勃野心,他不顾吏部的反对,将许敬宗提升为门下省的黄门侍郎,另外李义府则担任尚书省的左司郎中,上官仪则被破格提拔为中书舍人,其它从大齐归来,或本来就是李治亲信的人也得到不同的提拔,虽然大部分人的官职并不高,但手中却掌握着极大的实权。

也正是李治的这次大肆提拔官员,使得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之中,全都被他安插进了人手,长孙无忌现在已经感到行事有些掣肘。而且随着许敬宗这些人对政和的熟悉,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朝堂之上,一个新的政敌正在飞速的成长起来。

也正是清楚的知道以上这些,所以长孙无忌对于许敬宗的这次突然发难,并没有感觉特别意外,至于许敬宗所说的哄抬物价,也的确有其事,而且今年也并不是第一次哄抬棉花的价格,只是前几年因为他在上面压着,别说是那些纺织厂主了,连一些涉及纺织业的贵族也不敢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