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明月风离篇(三)(1 / 2)

393

明月当日一席话并没有得到即时效应,她也没逼大家,说了激励的话,也谈了医馆的前景。大体就是南宫医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最主要的是为北宫培养医学人才,为广大的从医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共进的平台。

她自己当即做了表态,说自己擅长的就是外科,如果各家医馆有人愿意学,都可以到医馆报名,她会定期给大家讲授外科的知识。

茶馆聚会后三天,吕先第一个找到了医馆,答应明月会到医馆坐诊,同时也会挑几个学生亲自带,还报名参加明月主讲的外科学堂,说自己也学习一下外科知识。

明月自然是表示欢迎,对吕先这种求知精神相当敬佩,也报名做了吕先的挂名弟子,表示只要自己不忙,一定会努力跟着吕先学医。

吕先知道她的身份,也不能勉强她跟着自己天天学医,只能在闲暇的时候提点一下她。明月有神宫宫主的优势,再加上名师指导进步神速。吕先相当欣慰,对自己这个皇后身份的弟子,关心的就不止是医术,还有思想的进步。

明月没失言,茶馆聚会的第二天就让风离下旨赐了吕先‘终身成就奖’的金匾,送过去时吕先接了,却连蒙了牌匾的金色绸缎一起挂在堂上,对传旨的林公公说:“老夫现在还没资格挂着这牌匾,没有拒绝是不想拂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好意,老夫就把这块牌匾挂在正堂勉励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做,等死的时候配得上拥有这块牌匾……”

这事也变成了学术界的一段佳话,许多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都以吕先的精神为学习的榜样,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肯定,光宗耀祖,也证明自己的能力。

明月没想到自己偶然兴发建议的这种嘉奖激励起学术界掀起勤学风,风离续吕先后,派姚政详细去了解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有突出贡献的人,都按照功劳颁发了不同的奖励来鼓励更多的人努力做贡献。

对于‘终身成就奖’则当做一种最高荣誉,本着宁缺勿滥的精神,只奖励给有特别贡献的人,来保证拥有者独一无二的荣誉感。

医学界的目前为止就吕先一人拿到,明月授意姚政要抓出一个农业典范,可惜姚政走访了许多城镇,都没找到一个适合的人选。只是把朝廷要发展农业的精神传遍下去,让各乡推荐种田能手到镇里系统学习,从中再挑选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送到京城再接受农业部的教育。

明月要的不是种田能手,而是农业科学家,她给这些年轻人请了天气学家,病虫学家,植物学家等来系统地授课,在各地给他们开设自己的试验田,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培养高产量的农作物。只要有人有实质进展,都能得到朝廷的奖励,还被朝廷封为农业部的官员,这大大刺激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不要人说,自己主动地上山下乡,走访一切民间高手来提高自己。

有明月医馆作为‘医学院’的开始,风离认识到了教育的好处,大笔一挥,将医馆周围的民宅全部迁走,专门拨款在附近建了太学院,内里按照明月的建议设了各个专科学院,广招有能之士担任‘教授’,免费教授各项知识。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至少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学生是不可能留在太学院的。

太学院初建,学生教授都少的可怜,沈奶奶把自己家族的孩子都撵到了学堂里,还四处向自己商业来往的客户宣传学堂的好处,再动员自己家商铺的掌柜长工都把子女送到学堂。

吕先也应用自己的影响力,一家家走访有孩子的家庭,动员人家把孩子送出来学习,弄得明月都感动不已,这老人是越来越把教育当成自己最伟大的事业了。

被这两个高龄老人一动员,来学院的孩子就越来越多,弄到最后,教授不够用,明月、沈东豫,诸葛云翔都客串教授,一个给孩子讲医,另一个讲商,诸葛云翔就是文。

明月讲的医有点高深,沈东豫就不同了,作为外交大臣的他在接触了各国人士后灌输给孩子的就不止是商业的重要,还有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一个人所见的视野宽阔后,思想也跟着改变,沈东豫现在完全不管沈家的事业,一来外交大臣的工作很忙,二来就像沈奶奶所说守业的人才很多,沈家的生意都定型了,只要好好守着就不会有什么事,就算有事,沈奶奶也可以帮忙搞定,他就全心全意投身到外交大臣的工作中。

沈东豫走出国门,看到了北宫许多不足,也用他独有的敏锐看到了别国的长处,因此也有了很多想法,每次回来都和风离长谈,一个通宵是常有的事。让明月感叹他和风离的感情比自己和风离的感情还要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