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4861 字 2天前

这么看来,那么这一次战争的规模到底扩大到那一步,还真不好说,只能视先期战斗的结果而定,如果势头良好的话,提前发动北伐,直接灭掉清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目标虽然远大,但俱体的事情却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做,目前首先要完成的,还是访问英国的事情。

————————————

顺治六年二月,在杭州城内的一家酒馆里,几名凤凰军事学校的第三期学生正聚在一起,把酒畅饮言欢。

因为第三期的学生虽然还没有正式毕业,但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接到了通知,将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开始自己正式的军旅生涯,因此在这几天时间里,一些关系不错学生也都纷纷聚在一起把酒告别,并且互相鼓励,到了部队之后,多立战功,争夺早日晋级,日后何时相见等等。

而第三期学生中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夏完淳被分配到了淮南军区。而另一名优等生陈永华,却选择了一条和他们都不同的道路,他报名参加了这次访向英国的代表团,也马上就要随团出航。因此他们和几个平素关系要好的同学,也聚在一起互相告别勉力。

酒过三巡之后,夏完淳才道:“复甫兄,这一次你真的要去英国吗?”

另一个学生黄敬忠也道:“是啊,说实话,当时复甫决定报名参加访问英国代表团的时候,我确实吓了一大跳。这英国可比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到之处还远了数倍,而且听说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险山恶水,凶险之极,所来往之船,十有七八难以幸存,听说还有妖怪,我真有些替复甫担心。”

陈永华笑道:“你们在地理课上都白学了吗?这世上那有什么妖魔鬼怪。何况泰西诸国之人,到我中华己有百余年,有人己往返不下十数次,也不见途中有什么凶险。否则的话,皆不是他们人人都是九死一生了吗?”

又有一个学生郁鸿伟道:“虽然没有妖魔鬼怪,但这中国去英国远达十万余里,总是不错,而一路航海,必然经受风浪之险,虽不说是九死一生,但也绝不是一路坦途啊。”

陈永华道:“风浪之险,只要是在海上就会遇到,去年我们随舰队出征吕宋,也不是没有见过,并不足为虑。何况你们留在国内,也不是各自将上战场,要说凶险,也未必在我之下。”

夏完淳道:“这到不是凶险大小之分,只是现在清虏仍占我中原京师之地,国难尚未平定,就这样远赴海外其国,我总觉得复甫兄选得并不合时宜。”

陈永华摇了摇头,道:“驱逐清虏,并非一蹴可就之事,而且等我从英国回来之后,不是同样可以从军参战,为驱逐清虏尽力吗?”

夏完淳苦笑了一声,道:“告示上不是说得清楚,此次去英国,少则二三年,多则五载,恐怕等你回来的时候,靖北王早己带领我们连北京都已经收复了,建功立业之机,恐怕就错过了。”

陈永华呵呵笑道:“那样不是更好吗?只要能够驱逐清虏,恢复汉室江山,又何必在意自己能不能建功立业,何况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又有何况不得建功立业呢?靖北王不是也曾说过,赶走清虏,恢复汉人江山,只是第一步,而要建立一个富强、开明、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施德政于国内,布扬威于海外,这才是任重而道远。”

他又喝了一口酒,才又继续道:“说实话,以前我也一直以为,所谓天下,就是中华之地,而除中华之外,其他诸国皆蛮夷之族,一直到后来,我们在军校里也学过地理之后,虽然只是窥豹一斑,但也才知道过去之见,不过是井底之蛙,大家想想看,我们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我中华虽不能算是沧海一粟,但也只能说是其中一方之隅,可见天下之大,绝非我中华一地。而且这次随靖北王出征吕宋之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皆与我中华不同,我那时更有了游历海外之意,这一次靖北王下榜招募出访英国之人,正合我的心意,我才揭榜应征。”

夏完淳道:“看来复甫兄是去意已坚了。”

黄敬忠道:“人各有志,复甫兄这样决定,也不算是错,我参加了这次海外远征之后,也认为就算是击败清虏,恢复汉人江山,但我中华日后,也绝不可再闭关自守,坐井观天,与海外诸国交流通好,必不可少。复甫这么做,也只是比我们先行了一步。”

夏完淳也苦笑了一声,道:“既是如此,我也就只好祝复甫兄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了。”

陈永华也点了点头,笑道:“其实我们各位也都一样,你们大家都将奔赴战场,刀枪无眼,因此一切事宜也要多加小心。”

黄敬忠道:“我们今天在这里一别之后,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首。”

郁鸿伟道:“现在就说好,等打败了清虏,复甫又回来之后,我们一定要在这家酒楼,再次相聚畅饮。”

其他人也纷纷道:“一定,一定。”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八七章 访英使团出发

出访英国的船队是在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随行的还有李华梅等吕宋的驻军。于二月三十日抵达吕宋,汇合吕宋方面派出的人员,一共六艘船组成船队,扬帆西行。

商毅也对这一些出航,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这是继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率船队出航西洋,二百余年之后,中国首次由政府出面组织的航海活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主动派遣船队,访问欧洲的航海活动,因此尽管这一次出航的规模,无论在船只的数量还是出航的人数,都远远小于郑和七下西洋中的任何一次,但这一次出访英国的意义,对后来的影响力,以及历史的评价,都远远得超过了郑和下西洋。

而在若干年以后,南京政府攻占吕宋群岛和派出舰队访问英国,也都被认为是中国走行世界,参与大航海时代竞争的标志。

从南京出航的船只有三艘,分别是一千一百吨级福船,福山号,八百五十吨级三级巡洋舰天安号,六百二十吨级四级驱逐舰井木犴号。另外在吕宋群岛方面,也作好一切的准备,出动的两艘船只一艘为五百五十吨级,一艘为三百八十吨级。

这到不是说吕宋方面没有大船,而是因为商毅听从了英国人的劝告,航海不能一味全是大船,也应该加入一定的小型船只,虽然大船在稳定性,抗风浪的能力上要优于小船,但在某些危险海域,需要探路,或需要靠岸停泊时,小船要大船方便得多。这些可都是英国人百余牟航海的经验之谈。

商毅对这次出航,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首先是绘制从中国到欧洲的航海路线图。虽然商毅手里有世界地图,但世界地图和航海路线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由其是在这个时代,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东西方的航线必须经过整个非州,在非州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转弯,然后一路北上,才能到达欧洲,整个航行时间约为七到十个月,就是走上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在途中有那些参照点,那些地方可以躲避风浪,那此地方可以停泊船只休息,那里能够得到淡水和食物的补充等等,都是在航海路线图上应该注明的。有了这样一份详细的航海路线图之后,中国也就能够自行与欧洲通航,而不用英国人领路了。

另外商毅对这次出访的目地,并不仅仅只访问英国这一个国家,而是应该争取多访问几个欧洲国家,首先是法国,虽然现在法国在海外还没有多少势力,但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法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从此以后,一直都是欧洲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因此这次出访欧洲,法国也是首选的要访问的国家。

其次是荷兰与葡萄牙,荷兰是欧洲的新兴国家,也是在南中国海地区最大的殖民者,同时在表面上,还是南京政府的亲密伙伴关系,因此来到欧洲之后,不去一趟荷兰,怎么也说不过去。

葡萄牙也是一个衰弱的老牌殖民国家,但现在葡萄牙还租借着中国澳门,另一方面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是恩怨交织,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也想通过葡萄牙,向西班牙递交商毅的指控信,指控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屠杀华人的罪为,目地当然是试探一下西班牙对于失去了马尼拉的态度,以决定是否出访西班牙。同时也打听一下冈萨雷斯家族的情况。

还有一个主要访问的对像是罗马教廷,当然首先还需要让传教士先去和罗马教廷沟通,也递交商毅对马尼拉传教士的指控。商毅估计,教庭应该比西班牙好对付,毕竟在这个时代,罗马教廷已经势微,对欧洲大陆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实际大国争霸的工具,因此教廷多半会承认马尼拉的事实,不管怎么说,还保留了耶稣会,如果和商毅翻脸,吕宋、中国这两个亚州重要的教区控怕都保不住。

商毅制定的,就是这些国家,同时也给了使团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二到三个访问国家。当然要完成这些访问,也需要英国的大力帮助,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当不了这个家,但他们还是保证会尽力说服国会,全力帮助中国使团。

这一次出航共计出动人员二千三百四十七人,其实这五艘船最多可以装下三千到三千五百人,但因为路途遥远,需尽可能的多带粮食和淡水,另外也要携带大批的商品,和赠送的礼物,以及银钱。因此也尽可能减少随行人员,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商毅当然不可能像郑和下西洋那些,不计成本的大发珍贵物品当礼物,但国与国之间来往,送出的礼物也还是要拿得出手的。而带商品和银钱,这在欧洲是十分正常,东西方来往一次可不容易,当然不能错过一切来往的机会,多带商品,进行贸易。

而代表团的团长叫梁秉业,是由李格非向商毅推荐,以前在李格非经商时,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曾多次出海,在李格非出任内阁大臣之后,委任他付责航行公司的事务,并会说葡萄牙语,对欧洲各国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梁秉业以前考中过秀才,又参加过两次省试,都没能考取举人,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才投靠李格非学习经商,因此也算中西合壁式的人材,出任代表团的团长,也非常合适。副团是由吕宋方面派出,是张庚秋的次子张仲侨。正副团长都是啇人出身,不过在现在的中国,也只有海外商人,对海外世界才能有相当的直观了解。

而船队的总指挥是由吴全福出任,他也是商毅的老部下,儿女都在南京政府中出任重要职位,有着非常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指挥船队的能力,也很让人放心,他的副手是女婿何沙。

这次出访代表团里有士兵七百二十七人,军队的主将由安徳烈担任,虽然他的年纪并不大,但能力和经验都足以让人放心。

另外出访的人员中,还林之洋的小儿子林旭进,今年他已经年满二十,小时候接受过中国传统的教育,后来又在浙江师范大学里学习过新式课,这两年开始跟着林之洋学习经商,在马尼拉竞卖西班牙资产的时侯,就是由他代表林家出面,拍下来的三处资产都很不错。这一次也是林之洋向商毅请求,让他出去历练一下。商毅当然也没有拒绝,同时也让林旭进到英国去考察一下商机,估计中国还能在英国出售什么商品。

代表团的其他人员中,除了水手、船员、士兵、通译等人员之外,还有各种工匠、画师、医士、学者等,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军校和其他学校的学员共有二十七人。这些人都是通过招募而来,其中有一些人是对海外的世界感兴趣,也有相当一部份是冲着丰厚的报酬和发展前途而来。

征招参加出使团的人员,首先将得一笔十分丰厚的安家费用,等回航之后,又将得到一笔奖金,同时回来之后,毎个人都将会得到政府安置相应的职位。而如果船队在中途发生意外,在五年之后,船队仍未归,家人则可以来领取这份奖金。

当然还有几名特殊的人员,就是耶稣会的传教士。

对于商毅的这一决定,传教士们是绝对支持的,同时商毅要完成的访问计划,也需要传教士的全力帮助,同时汤若望也打算借这个机会,向总部进行一次全面汇报中国的传教形势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希望总部能够再多派遣一些传教士到中国来,帮助这边进一步扩士传教事业。

另外中国占领了吕宋之后,将整个吕宋的传教权力全部划给了耶稣会,但当初马尼拉大教区的传教区域划分,是由罗马天主教廷批准的,虽说现在罗马教廷已经管不了马尼拉,但还是需要向教廷通告一声,最好能够得到教廷的确认。还有商毅向教廷发出的两封信,由其是第二封控告信,也还需要传教士们去从中周旋。

因此汤若望等人经过了详细的商议之后,终于决定,这一次由阿科尼亚带队,和另外四名传教士,一起返回欧洲,向耶稣会的总部,以及罗马教会报告。而吕宋耶稣会方面也派出了四名传教士,随阿科尼亚一起同行。

而在出航之前,商毅对出行的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出访欧洲,只谈文化交流,除了和西班牙之外,其他各国均不谈政治,也不干涉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保持中立态度;二是尊重欧洲各国的风俗、传统、文化习惯和各国釆用的政治体制,不要以天朝上国的高傲态度自居,更不要用中国的标准强加于他国。在向欧洲各国传插中华文明时,不许对欧洲文明进行攻击性的评价。三是尽量多与欧洲各国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多看、多听、多记、多画,将自己在欧洲的所看、所听的见闻全都尽全力记下来、画下来,等归国之后进行整理,然后结集出版。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八八章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