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580 字 23天前

不过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了蒙古骑兵一千七百余人,而自身的伤亡也达到了八百余人,另外还缴获了二百多匹战马,仍然是取得了一场胜利。

而救援蒙古军的这支淸军,是博洛、岳乐兄弟的败军。

原来在涿州失守之后,博洛、岳乐带领着残兵,退进了大房山里,好在这时中华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京,因此也没有怎么搜找他们。

两人在大房山里躲了几天,又仔细商议了一下,认为现在北京肯定是被中华军攻占了,因此再回北京去已经没有意义,而福临等一干人员如果不是没有逃出了北京,失陷在城里,那么也就应是在通向蒙古的路上,那么现在自己也应该设法也逃到蒙古去,如果福临等一干人员逃出来了,就在蒙古和他们汇合,再图复国,如果没有逃出来,就讫求蒙古各盟出兵,复夺北京,为清廷报仇。

商议决定之后,两人也带着队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从北京附近走,因此绕了一个大圈,首先从沪沟河上游的沿河口所渡过了沪沟河,然后一路向东北而行,经过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云等地,沿着潮河,准备由古北口出关。

因为绕了一个大圈,因此博洛、岳乐也没有和硕塞带领的蒙古军碰上,不过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潮河边时,到差不多聚齐了近四千人,正好这时硕塞和蒙古军败退到了这里,博洛和岳乐才带领人马杀出来,惊退了中华军,救下了硕塞。

三人相见之后,也是悲喜交加,而现在也基本确定,北京已经失守,而福临等一干人十有八九是失陷在北京城里,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蒙古去再说,不过三个人也知道,刚才中华军是不知虚实,才暂时撤退,一但出动大军再来追击,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连夜逃出了古北口,赶赴蒙古。

而这时在北京城里,成进接到了骑兵的报告之后,也有些吃惊,原来是蒙古人也参和进来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军赶奔北方,驻守宣府、密云一线,防守住各个长城隘口,以防蒙古军再突入到长城以南来,同时又令第十一军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扫山西的清廷最后残畲力量,收复山西全境,并严密驻守大同一线,确保长城以南地区的安全,第一军、第十军留守北京。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四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

商毅收到中华军攻占北京的消息,是在四月一日。

而这时除了辽东和北京地区以外,西北地区的捷报也在三月下旬传来,李定国率颌中华军基本以经收复了陕西、甘肃地区。

西北地区,也是中华军北伐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全盘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连结着蒙古西部、新强、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九边重镇中,就在四个属于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收复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国家统一。

不过虽然西北地区的战事,是中华军北伐战斗中开战最晚的一路,但却是结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北京,中华军和清军之间,都发生过一些战斗,有些战斗的规模还不小,但在西北地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过一场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淸军几乎是一路退让,完全撤出了陕西。

驻守西北地区的是清廷的世袭礼亲王瓦克达,和顺亲王勒克徳浑叔侄两人,这时两人手下的总兵力己超过了七万人,实际是等于一个半独势力存在。

在中华军进行北伐之前,清廷屡次下诏,要求瓦克达、勒克德浑放弃西北地区,退守山西保护北京,但瓦克达、勒克德浑对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着西北地区,不过就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李定国从南阳出兵,向西安发动进攻,也展开了西北地区的进攻。

瓦克达、勒克德浑当然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两人早就己经做好了后路准备,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卾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达成了协议,额磷臣答应接纳他们,因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马上就放弃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华军占领了西安之后,继续北进,而淸军一路退让,基本就是清军退出一城,然后中华军立刻过去占领,双方都表现得十分默契,清军一步一步的退让,中华军没有过份紧逼,只是跟在清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接收,结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军从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镇,从榆林镇出关,退出长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区,基本全部让出了陕西地区,而其他西北地区的清廷官员也都陆继向中华军投降,李定国一面派遣人马,接收陕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一面又分派部队驻守陕西地区的各处长城关隘,以防蒙古的进攻。

内阁于四月四日下达内阁令,取消北直录,除北京地区以外,设立河北省,省会设在真定府;将陕西分设为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分别为西安府、肃州府;辽东地区设辽宁、吉林两省,省会分别为沈阳府、吉林府,各省地区,基本与后世差不多,目前暂时实行军管,内阁将在今年以内,在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构。

而在第二天,统战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军区为北京军区,总部设在北京,暂时兼管北京、河北地区;原山东军区第四、五、二十四军组成辽宁军区,兼管辽宁、吉林、以及朝鲜,由周少桓出任军区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广军区改为甘肃军区,兼管甘肃、陕西地区。

这样一来,帝国的八大军区也以经全部完成,总计有二十四个军分区,其中南京、北京两个军区为四个军分区,山东、广东两个军区设有二个军分区,其余匀为三个军分区,再加上直属于商毅指挥,并付责保卫皇室的中央警卫军,总计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万之间,再加上海军部的兵力,这也就够成了帝国的主力常规军队,将付责保卫帝国安全,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的统治及领士完整,以及开拓强域,当然还有各地方还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队,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也将由统战部来逐步完善。

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华帝国才算是将过去明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收复为己所有,因此国家的初步统一,也基本完成,现在只剩下东北北方的宁古塔地区,和西北方边境的蒙古、青海、新强、西藏等边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过有效的实质性管理,因此只能逐步来现实,不能急于一时。

不过这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整个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张灯结彩,庆贺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终于顺利回到中国,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然后驶向欧洲的。出航的时候,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而在途中还被毁坏了一艘船,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另外十艘船都是欧洲各国,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随使团一起,访问中国。当怨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派船,但搭乘中国的船只,或其他商船,也随船队一起,来到中国。而商毅也决定,将亲自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返回到港。

这一些访欧使团船队回归,自然又一次引发了轰动,因为在年前,《中华时报》就己经报导了船队回平返回到南洋,并不日将抵达中国的消息。因此在船队抵京的当天,到码头上迎接船队达港的人员也达到了十余万人,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员的家属,毕竟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回来了,当然也都十分激动。同时由于商毅决定亲自去港口迎接船。

虽然这时中国人海洋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访欧使团船队的欧洲之行的重大意义,除了出使人员的家属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前来,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帝国正处在上升时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富足,因此人们的兴致都很高,才会对其他新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连自已的温暧都保证不了,谁还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虽然商毅并没有要求其他官员们也去迎接船队到港,都不过皇帝出动了,大臣们当然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坐着,最后也成了倾朝出动,内阁、各部的部长,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国会人员也全都出动,都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这一次迎接船队返航的规格也提得很高,商毅当然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对航海外交活动重视的态度。

而在商毅的后宫当中,亚莉桑徳拉和林凤舞都是对航海持支持态度的人,而且在出访使团中,还有她们的亲属,因此也陪着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个就是朱媺婕,当然她纯粹是想出来看热闹的,不过商毅也没有反对,也把她带出来了。其他人则留在皇宫里。

虽然众大臣们对商毅决定亲自迎接船队归来,都觉得有些礼遇过重了,但毕竟南京地区的风气相对开放,而且绝大部份官员都知道,现在帝国的财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支撑,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对航海、经商活动十分感兴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为,就有少数官员直接上疏商毅,对商毅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礼遇,确实太过了,如果只是对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船队就给以这样的礼遇,那么以后还有为帝国建立奇功者,又当以何礼相待呢。

而在民间也同样有一些反对声音,有一部份学者甚致认为,航海行为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与海外诸国交流来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之事,海外诸国之事,与中国并无相干,并非国家发展的正途;致于海外经商贸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国大道在于恪守圣贤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礼治国,这才是正途,而现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义,实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来随着局势的安定,经济恢复,士大夫、读书人也都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读书人天生都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而在帝国建立之后,许多制度与过去相比,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地方更致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相违,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的地方,一些传统道徳的维护者对帝国的政策制度都有许多不满之处,当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指责商毅,因此只能把矛头指向帝国的政府部门,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题发挥。

商毅一向主张放宽言论禁止,不过放宽言论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理论观点都会出现,那怕是明知不对,错误的言论观点,也都必须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只能够让全社会来参与讨论,或者是用实际的结果来检验各种理论的对错。

因此对于这次关于访欧使团出现的争论话题,商毅也只说了一句话:让历史来评论。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五章 访欧船队归来(二)

就在访欧使团船队到达台湾以后,就巳经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会亲自到港口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对于皓队进港,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国船先进港,接受商毅的欢迎,等欢迎仪式结束,商毅回宫之后,其他各国的船只才陆续进港,甴外交部的官员接待。

因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为对他们的礼遇和褒奖,但按照外交对等的原则,商毅不可能亲自迎接其他各国的使臣,虽然商毅并没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是来中国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国进贡朝拜的国家,伹这一点是关系到国家的颜面,因此也不能随意。

不过这个时代的礼节和后世不同,虽然是商毅亲自迎接,但并不是站在岸边等着他们下船,在几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彩棚,商毅、后妃和内阁、各部的部长官员们都是坐在彩棚里等着,其他官员则只能在彩棚外面站着,一是彩棚装不下这么多人,二是商毅并没有要求官员出来迎接,一切都是自愿的。

远远的可以看见四艘中国帆船陆续进港靠岸,而在港口上也早就准备好的鼓乐队也是鼓乐齐鸣,演凑欢迎的乐曲,又过了好一会儿,从四条船上才陆续有人下来,汇聚到一起,才走进了彩棚前,等着准备晋见商毅,因为在船队到达在吕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商毅已在南京称帝了,因此礼数也就不同了。

第一批上棚晋见商毅的,是这次访欧使团的主使梁秉业、副使张仲侨、船队的总指挥吴全福,两名文案陈永华和林旭林五人,当然在商毅称帝之后,林旭进现在也升级成了正式的国舅爷,而在商毅左侧就坐的林凤舞眼呈,也充满了对弟弟的赞许之情。

见礼之后,商毅道:“梁秉业、张仲侨,这次你们率团远赴重洋海外、出没波涛凶险之间,几经转拆生死之地,去中国数十万里,到达欧洲各国,扬我中华之名于海外,实现东西大陆之交流,纵使张弿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也不可与其相比,开疆扩土赤逊色一筹,实为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足可名垂靑史,永世不忘!”

五个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意外,得知商毅会到港口来迎接自己的船队,己令全团上下惊喜不己了,却没有想到商毅会对这次出访的行动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试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高的评价了吗,因此五个人也赶忙又叩首谢恩。

梁秉业代奉五个人答道:“回禀皇上,臣等受皇上重托,敢不尽心竭力,完成朝廷重任,如今终于平安归来,能蒙皇上如此看重,臣等纵死而无怨了!”

商毅摇了摇头,笑道:“朕方才所说,并非是只对你们的褒奖之词,等到百年之后,后人再来回顾你们的壮举时候,就会明白,朕所说的,犹有未及之处!”

五个人听了,也再次谢恩。

商毅又问道:“朕听说这次出访欧洲,有一艘船在途中被毁,所去的人员可都安好!”

梁秉业道:“回禀皇上,这次出访欧洲,去时共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但同有一百三十二人在途中遭遇不幸,其余匀健好!”

商毅也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航海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其是这么一次几乎是模穿了半个地球的超远距离航海,人员损失是再所难免的,因此商毅也道:“你们放心吧,在途中遭遇不幸者,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政府当给予重恤,家人妻子,也必会给予恩养!”

梁秉业听了,又再次向商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