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他在畅春园大宫门与九经三事殿之间,带人按照礼部规制修饰殿宇,增加各种装点,以筹备三月间的万寿节大典。石咏手下的工匠忙忙碌碌,这畅春园内也有不少大臣进进出出。
石咏知道这年是“京察”之年,吏部要按照“四格”、“六法”来考核京中任职的各级官员,决定各官员是否有资格升迁。此前京察结果已经出来,各部官员任命调整马上就要开始,因此不少官员或是递牌子觐见,或是被康熙召见。石咏所在之处是进畅春园,前往清溪书屋陛见的毕竟之路,半天下来,遇上的官员有小二十位。
“茂行!”有人招呼石咏。
石咏转身,见是此前见过一面的户部郎中李卫。
“李大人这也是被传召来觐见皇上的?”石咏好奇,顺嘴问了一句。他从昔日上司王乐水那里听说了不少关于李卫此人的“奇事”,晓得这应当是个“奇人”。
果然,李卫冲石咏笑笑,却轻轻摇了摇头,说:“不是被传来觐见,是被传来‘挨骂’的。”
石咏登时尬笑,心想这位还说得真直白。李卫本人是个捐官,学识不算出色,吐属又有些粗俗,所以石咏听说这位在京察考核里得了个“中下”的考评。
他并不为李卫担心,毕竟李卫在历史上是个名臣,模范总督。但是王乐水一直与李卫在一个司办差,石咏可并不希望王乐水因与李卫在一处,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作者有话要说: 1这一段是第二十五回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时候的原文。后面还有很小的一段第十二回原文,出自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段。
2本文时间线与红楼的时间线有不小的区别,部分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是打乱的。
第316章
至于李卫做好准备“挨骂”的原因, 石咏也听王乐水说起。
李卫不是科班出身,因此有时与一路科举靠上来的同僚说不到一处去, 但这倒也罢了, 李卫在户部时办差勤勉, 但也因为他是个直肠子, 有一说一,直来直往,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
据王乐水说, 前些日子李卫在户部负责各省钱粮收缴。庄亲王博果铎分管户部, 他当时提出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 便要在旧例上加收“平余”十两, 归他庄亲王所有。
“平余”又叫“余平”,是从明代便延续的旧例。这些钱是各省上缴赋税时, 加派加征的部分, 并非送入国库, 而是专门送给户部官员的,相当于上官的一点“好处费”。但是庄亲王这样横插一刀,开口便讨了百分之一的额外“平余”, 要装入自己的腰包, 这贪婪的嘴脸毕现无疑。
果然各省上缴钱粮的时候被这额外加征的“平余”难住了,不少省份的赋税迟迟无法入库。因为西北兵事的关系,国库本就空虚,这样一拖延, 负责征收的李卫着急不已。他身为一名五品的郎中,与庄亲王博果铎理论对方根本不理。于是李卫干脆直接在户部正堂里弄了一个大柜子,外头上锁,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某王赢余”,示意这所有省份征收上来的额外“平余”,都盛在这个大柜子里。
这一下庄亲王可就难堪了。“平余”本是旧例,但是他额外讨要却是为了中饱私囊,原本这混在户部“平余”里看不出来,但李卫这样一闹,把庄亲王的私心嚷得人尽皆知,老王爷一张老脸根本无处去搁,大怒之下,只得收敛了一二,抹去这“某王赢余”,只在户部堂官们的“平余”之中分去一份。
如此一来,征收入库的进度一下子就加快了。但是庄亲王也恨极了这一点儿不肯给他面子的李卫,在京察时动了手脚,给他加上了“不谨”“浮躁”“才弱”之类的评语。
若论李卫的性格,他的确是有些“不谨”“浮躁”,他又是个捐官,论起读四书五经的才能,他的确是比同僚们要弱一些的。
但这些,写在京察时的考评上却显得过分了,得了这种考语,轻则降职,重则革职免官。虽然人人知道这是庄亲王博果铎公报私仇,但是无人敢驳这位“铁帽子”亲王。所以李卫的京察结果就这样最终定了下来。李卫虽然敢怒,却不敢言,此刻听说被康熙传召,猜想怕是因为这事要被好生训斥一顿,然后再宣布罢官或是降职的结果。李卫满腔愤懑,脸上却必须要忍住,所以他见到石咏,才会冒了这样一句出来,“来挨骂的!”
石咏见李卫耷拉个脑袋,随着引路的内侍进畅春园,往清溪书屋过去,心里也颇为感叹,时下吏治腐坏,好容易得个愿意实心做点事儿的人,却被人这般摆布。难怪旁人在官场上愿意随大流,毕竟枪打出头鸟么。
他心里暗暗感慨一阵,想起当初王乐水所说的“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如今他在内务府管着营造司,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只不过石咏自有分寸,影响工程质量的,即便有好处也半点不能沾。余下的,但凡有点儿好处,他都分给手下的工匠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尽心尽责地办差,决不能有半点差错。
石咏感慨了一阵,收束心神,继续指挥手下的工匠开始赶工。这万寿节时的各种装点,礼部亦是有一套繁复的定例,是一点儿都错不得的。石咏少不得亲自一项一项地复查,免得出了什么错,将来他自己也得个“不谨”的评语。
少时李卫由宫中内侍自畅春园中引出来,李卫则是一副如在梦中的表情。石咏担心他出了畅春园之后连北都找不着,赶紧上去轻声唤道:“李大人,李大人!”
李卫看着石咏,那眼神终于慢慢亮起来,望着石咏说:“茂行!”
“快,快掐我一把,看我是不是在做梦!”李卫说。
石咏虽不知李卫出了什么事,但看这位着实是欢喜得有点儿糊涂,当下也不犹豫,二话不说,伸手在李卫手心狠狠一掐——
“哎哟!”李卫一张脸登时疼得整个儿皱了起来,几乎像是个满是褶子的包子,“叫你掐你就真掐这么狠啊!”
这李卫,直来直去,言语毫不避忌,还真没说错他。
石咏伸手拍拍李卫的肩膀,小声说:“恭喜李大人,这该是,守得云开了吧!”
李卫这时眼神才渐渐清明,想起了适才的情形,忍不住喜笑颜开,点点头:“还真是了!”
原来,早先李卫去清溪书屋陛见,唯一抱着的念头就是他一个小小五品官,在被革职之前能见一回天颜,哪怕是回乡之后做个富家翁,也可以在他们乡下的小地方吹一辈子了。
谁知一进清溪书屋,李卫便先见了张廷玉,张廷玉随意问了他几句户部的事情,才带他进清溪书屋陛见。
待进了清溪书屋,李卫行过大礼,他本是个粗人,此刻也不避忌,直接抬起头,睁着一对眼,直勾勾地盯着康熙。康熙平生见过的臣子多了,武将中也有不少人是与李卫一样直截了当的,因此康熙并不在意,但是这样的人,文官当中,到底不多见。
接下来康熙便随意问了李卫两句户部钱粮的事,李卫一一都答了,但凡在他的职责之内的事,他件件都了如指掌。康熙见他的确不是那等尸居素位,敷衍了事的官员,只微微点点头,又问起李卫当初与庄亲王博果铎争执的事。
李卫自然将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早先雍亲王曾经上过折子,所以李卫与庄亲王之间的这段争执康熙尽知,只不过是又听李卫说了一遍。他当下便直接问李卫:“你当初为何要让庄亲王难堪?”
李卫想了想说:“本没有想着让王爷难堪,只是一心想着先将各省赋税收上来入库再说,否则国库当真就要见底了。如今全国上下还有这许多要用钱的地方,西北在等着粮饷,黄河河工等着银子,浙江海堤等着银子,山西与河北都闹了春旱有好些地方等着赈济……小臣,小臣不能因为小臣这一点儿差事办不了,就误了这么多要紧的事儿!”
康熙点点头,知他是为了分内之事,又见他户部的差事精熟,问一句便对答如流,知道是个勤勉的官儿,刚想随意勉励他两句,让他一次京察不如意之后,不要灰心,以后还有机会。岂料李卫还没有说完,梗着脖子又加了一句。
“既然王爷要平余,那小臣就专门给他一个柜子,让搁着王爷的平余呗!”
康熙登时一哑,知道李卫的言下之意。庄亲王博果铎就是为了私欲,倚老卖老,任性妄为,毫无大局观,所以此突然多征一分的平余,导致户部钱粮征收难度加大,银钱无法及时入库。李卫的意思,若此事是光明正大理所应当,庄亲王便不应惧这“某王赢余”的柜子,但既然庄亲王拉不下这面子,便证明此事见不得光,不是什么正道,户部上下官员,便也不应听这等昏聩之命。
“你这话说错了!”康熙立即出言反驳。
李卫登时一傻:他错了?
“若是博果铎老脸皮厚,当真往那柜子里装银钱呢?”康熙反问回去。
李卫当即悻悻,他原也没想过,万一那庄亲王当真不要脸至斯,那该怎么办。
“年轻人,还是太过意气用事,思虑未必周全。”康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一会儿,道,“雍亲王上了折子,极力为你叫屈,盛赞你在户部当差时的表现,认为你能不畏权贵,仗义执言……”
李卫到此刻方知他这次有机会来康熙面前“挨骂”,乃是雍亲王保举的缘故,此刻愣在当地,当真如在梦中。那个一向看他不顺眼,指摘他差事中的谬误,时不时就将他骂个狗血淋头的冷面王?写折子替他叫屈?
“……可是朕见了你,也不过尔尔么!”康熙此刻再给李卫泼了一通冷水,随即提高声音道,“张廷玉!”
张廷玉一直候在外间,此刻听见康熙传唤,当即进屋,将李卫带了出来,命他在室外稍候,随后自己入内听候康熙的吩咐。少时张廷玉又出来,对李卫说:“皇上已经发过话,你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