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唐玄宗 赵扬 2558 字 1天前

该曲共三十六段,分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其配器选用磬、筝、箫、笛、箜篌、笙等金石丝竹。

散序为李隆基记忆月宫之乐加以自己的神奇想象而成,歌与破则是吸收天竺的佛曲主调,再加以李隆基梦仙的曲调混为大曲。该曲以清乐为主,追求一种文雅的气氛,因而少用羯鼓等乐器。

开场之时,场中寂静无声,这时一曲玉笛之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显示了寂寥的天际之中,人之遐思游移往复;既而金、石、丝、竹次第发声,其迤逦的吹弹之声奏出了月宫的纯洁及虚无缥缈的意境。

今日奏乐之人皆为当时著名之人,李龟年执筚篥,贺怀智弹琵琶,薛琼之持筝,黄庭兰操琴。散序中以笛声为主,当然少不了以笛闻名的孙处秀和李漠,吹奏时此二人其实为辅,主吹者则是当今皇帝李隆基。

为了创作此曲,近来李隆基近乎痴迷,那几日定谱的时候,手中常持玉笛,每当想起韵律即拿起玉笛定调。今次首演,最善羯鼓的李隆基遂持玉笛为曲谱定音。

散序进入第六叠之后,趁着乐声的背景,李龟年展开其浑厚低沉的嗓音悠悠唱道: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仑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炊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龟年是时为男声歌唱第一人,其低沉的嗓音宛如夜空中传来的天籁之声,浑厚细腻绕于耳旁,令人久久挥之不去。此歌词说的是仙人吹笙的事儿,其用到散序曲尾,很好地将月宫仙界及人间美景结合在一起,极具飘飘欲仙的韵味,与李隆基当初的梦境暗合。

既而散序奏罢,场面上稍微沉寂片刻,李龟年用筚篥吹出了异域的风情,曲谱由此进入中序的第一叠。筚篥声中,透出了法曲的庄严及佛曲的宝相,兼有明亮的欢快之意。就见身着绿纱的少女依次而出,竟有九十四人之多,俄而一女身披白纱衣,拖曳长袖被簇拥着走了出来。场面上舞者九十五人,即合了“九五之尊”之意。

就见白纱女子在群女的簇拥下,忽而散开,忽而聚拢,身姿随那乐声而摇曳。那白纱女子的舞姿最为优美,其轻盈旋转若雪花飘舞,疾趋前行像受惊的游龙,那纤纤素手似柳丝一样娇美柔软,舞裙团起时仿佛白云升起。

这白纱女子就是杨玉环了。

吹笛稍歇的李隆基凝目注视杨玉环,看到她美眉流盼,有说不尽的娇美之态,那舞袖翻飞,更有道不明的万种风情。心中就暗暗想道,此女为何一入此场就仿佛换了一个人儿呢?她那舞姿要胜过广寒宫仙女的飘逸,莫非是上元夫人招来的仙女萼绿华的化身吗?

中曲十八叠繁富华丽,乐舞相配,若跳动的珍珠撞击玉片一样亮丽清脆。杨玉环其间一面轻舞,一面顿开嗓子唱道:

翠蛾列坐层城女,笙笛参差齐笑语。

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取举。

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拢弦促挥抹。

花翻风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

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嗟切。

流莺子母飞广寒,仙鹤雌雄唳明月。

李隆基当初选此词为歌时,对此词并不满意,然又无他词为替,只好聊为充数。孰料任何歌词经杨玉环唱出来,皆如莺啭燕啼,端的是绕梁三匝余音袅袅,使李隆基又复痴迷不已。

乐舞进入曲破十二叠之后,是为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其繁音急节、乐音铿锵,终曲时节奏变慢,仅舞不歌,随着乐音渐远,杨玉环等舞人随那乐音愈缓,最后如凝固一般。

《霓裳羽衣舞曲》实为当时法曲之首,后来有人写诗赞道:

……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勾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啼听殊未足。

……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