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节(1 / 2)

跃马大唐 大苹果 4437 字 1天前

黄安和宫女们吓得忙跪倒在地,黄安连声道:“陛下息怒,保重圣体啊,陛下息怒。”

李瑁剧烈的咳嗽起来,捂着胸口喘息着。

郑秋山沉声道:“陛下,臣早就跟您说过,这李光弼好大喜功,纸上谈兵,不堪大用。陛下还训斥了臣一番。臣知道他对陛下有功,陛下念及他的功劳对他宠信有加。但其人才能有限,根本不是独当一面之人。现在好了,果然坏了大事了。”

李瑁怒道:“现在说这个有何用?李光弼他死了没有?”

“带着三万残兵逃到金州了。他倒是不舍得舍身成仁。”郑秋山冷声道。

“这个混账,朕要杀了他,这个蠢材。朕之前不是跟他商议了,要他最好是能牵制住王源。他自己也说,王源不好对付,无万全把握,他只会围而不攻牵制住王源的十万主力,给朕和你的兵马创造进军成都的机会。现在可好,三天没到,他便进攻了,他说的话是放屁么?脑子是进水了么?”

“陛下,臣知道的情形是,他在城下三日,被王源骚扰三日。不但损失了三万兵马,连后勤的山道都被王源的人给堵塞了。营寨还出了哗变的将领,将营中粮草物资烧了大半。他应该是已经耗不下去了,所以才铤而走险的。”

“什么?三天时间,被王源杀了三万兵马,粮草物资被烧,后勤的通道都被堵了?呵呵呵,李光弼可真有本事,真有本事啊。”李瑁怒极反笑,呵呵冷笑起来。

“他这个人,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他总以为自己最厉害,不肯服输。本来这种情形之下,他便是退军又当如何?也不至于到现在的地步。但他就是要冒险。臣以为,李光弼就是好大喜功,他生恐臣和陛下先拿了成都,所以为了抢先拿下成都,他便不惜在已经被动的情形下动手,这才招致如此大祸。陛下,此人……”

“住口!”李瑁怒喝道:“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么?你现在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朕要听的是这些么?”

“……臣该死,臣不说了。陛下自有圣断。”郑秋山赶忙住口。

李瑁长叹连声,捶胸顿足了一番,终于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国丈,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我们还能进军成都么?”

“陛下,现在是决不能去成都了,目前只有快速退兵长安,稳定局面固守。王源的十万大军怕是已经北上了,从通州到这里不过五六日路程。大战已经过去四天了,咱们再不走便有可能被王源给赶上。臣建议,即刻撤军回长安。”

李瑁沉吟片刻,咽着吐沫道:“你说的对,即刻撤军,固守长安。我们还没输,我们还有几十万兵马,再募集些兵马,固守长安还是绰绰有余的。呆在这里只是死路一条,回长安去,马上便走。快传令。”

“臣遵旨,陛下收拾一番,臣即刻去传令各营准备撤离。”郑秋山爬起身来,匆匆退去。

……

短短十余日时间,通州大战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天下百姓自从从这场关乎新老皇帝、父子之间的对决战事开始的时候,便都在屏息等待着战事胜败的消息。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其实最关心的是自己家中被拉丁入伍的亲人的安危生死,因为大唐天下几乎很少有人家能置身于事外。对于各地官府的官员们而言,这场父子朝廷之间的大战的胜负将会决定未来的大势。而在目前迷茫的局势之中,此战的胜负能起到一种风向标般的指引作用,能让他们更好的抉择自己该站的位置。

由于双方实力的悬殊,五十万大军对神策军的十几万大军,似乎结果并无悬念。但大唐天下的官员百姓们谁不知神策军的勇武,谁不知王源的无敌。所以,在战事开始之际,全大唐各地民间对胜负的争论遍布高宅内院寻常巷陌之中。成为了一场全民的话题。

对于东南各地的百姓而言,他们的情感很是复杂。特别是扬州城的百姓。

当初王源孤身南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救下了运河沿途的几座城池的百姓。像扬州城这样的地方更是几乎完全靠着王源的谋略才击退了安庆绪叛军的猛攻,得以保住家园。在那之后,王源的名字在扬州城中可谓是家喻户晓,简直就是英明神武的代名词。

然而,这大半年时间,东南各地被拉丁入伍的男丁的数量却也最多。光是淮南道这一道之地,被强征入伍的男子便高达十万多人。几乎是家家都有人在军队之中。所以,若是盼望着王源获胜,那么自己家中的男子便恐有性命之忧。若是盼望着自家的亲人获胜,那么有着救命之恩的王相国便要落败,这两件事相互矛盾,所以人心也很是纠结。

同样的纠结当然不仅限于淮南道的州府之中,江南两道、河北道、河东、朔方等道的百姓们都有着同样的矛盾心理。可以说,这场大战牵动着天下千万百姓的心,让他们纠结不已。

当大战胜负的消息长了翅膀一般传遍各地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果然还是王相国胜了。”但下一刻,他们便开始担心起自家亲人的安危来。据说三十万大军全军覆灭,那当中是否有自家的亲人呢?就算没死,被俘虏了之后,王相国能饶了他们么?

在一片惴惴不安的情绪之中,接下来的消息接踵而至。王相国将俘虏的十六万多人不予追究敌对之罪,并尽数无罪遣返回乡和家人团聚。紧接着,便是被俘的士兵们的无数封报平安的书信雪片般的飞向各地的州府之中。当得知自己的亲人不但没死,而且可以脱离战场回家团聚的时候,各地的州府百姓都沸腾了起来。

当然,还有很多户百姓的丈夫儿子没有消息。不知是死是活。但王相国既然是这样的宽容,即便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还在李瑁的军中,那也是有活命的机会的。

第1097章 暴动

王源并没有将在通州歼灭的十多万死亡士兵的名单公布。倒不是无法核实死者身份的缘故。事实上每一名士兵的腰间都配有一块刻着姓名和籍贯的铭牌,所以这十多万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中有七万多是可以核对出身份的。当然,除了那些葬身火海之中,铭牌被烧毁的死者,以及一些尸身破碎,无法核实的死者之外。这七万多人中,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被李瑁强征入军的新兵。

王源之所以没有将死者的名单公布出来,其实是不想让事态变得复杂。或者可以说是玩了个小心计。在这种时候,不宜公布战死者的名单,那会在民间引起不利的影响。这时候让活着的人回家团聚,也是一种催化民间舆论倒向自己的行为。

果然,在这些消息接踵而至之后,看清楚了实力对比,决心立刻站队的地方州府官员门做出了他们的选择。位于淮南道运河岸边的楚州太守陈邦彦率先宣布,支持王相国所在的成都朝廷,发布对篡夺皇位的李瑁的讨伐檄文。陈邦彦是崔氏一手扶植起来的,对崔氏感恩戴德。崔家惨案之后,陈邦彦暗中做了些调查,查出了些朝廷操控下的蛛丝马迹。后来郑秋山的女儿被李瑁封为贵妃,郑秋山又加官晋爵,陈邦彦心里顿如明镜一般,知道定是朝廷和郑秋山勾结,对崔道远等人下了毒手。

之前陈邦彦没敢太过张扬,毕竟李瑁是大唐皇帝,本着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的态度,他选择闷声不响。后来太上皇复位,昭告天下李瑁的十五宗大罪的时候,陈邦彦也曾想过公开表态。但他还是没敢这么干。因为李瑁大肆募兵,兵马众多,也不清楚王源是否能顶住李瑁的围剿,若贸然表态,反而会惹火上身。但现在,王源大胜,机会成熟,再不表态便失去站队的机会了。政治嗅觉敏锐的陈邦彦决定果断站队。

陈邦彦下令将楚州城辖下三县百姓被陈邦彦全部迁入楚州城中,紧闭城门,高筑城墙,向外散布了拥护成都朝廷,讨伐篡位逆子李瑁的消息。

陈邦彦此举,顿时像是在干草上点了一把火。数日之后,寿州府宣布讨伐李瑁,支持成都朝廷。再接着,庐州和州宣州等淮南道州府统统做出了相似的表态。

很快这种势头蔓延到了江南道。江宁府、杭州府等几个大的州府早已被李瑁强行征兵征钱粮的行为弄得怨声载道。闻听淮南道诸州宣布支持成都朝廷后,他们也纷纷表态,支持成都朝廷,支持王相国一方。一时间,江南东西两道的其他小州府也纷纷表态。

在北方河北道,率先表态的是黄河南岸的北海道。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本就是王源故交,早就对李瑁不满,此时终于能够发出声音。这之后,平原城、魏州齐州等五六处州府也纷纷表态。李瑁的后院也起了火。

这些州府说是讨伐李瑁,但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力量。但他们可以杀掉城中李瑁派来征兵的官员和征收钱粮的官员,之后紧闭城门,采取封锁政策。这样一来,让李瑁的大肆征兵和征钱粮的计划无法实施。间接打击了李瑁的长安朝廷。

仅仅从十月下旬到十一月末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唐各地宣布不再承认李瑁皇位,明确表态支持成都朝廷的大小州府足有二十余座。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钱粮充足的东南之地,这对李瑁是极大的打击。

而从十一月初八开始,王源和高仙芝率十四万神策军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李瑁又无法分兵去对这些倒戈的州府进行惩罚,只能死守长安城,每日加固城防,训练兵马,意图守住长安伺机反击。

形势如火如荼之际,这里不得不提一座城池,那便是扬州城。在淮南道中几乎所有的州府都宣布倒戈的时候,扬州城这座深受王源恩惠的城池却并没有宣布倒戈。原因很简单,扬州太守是沈子芳,还有崔家的两兄弟崔元戎崔元平在此负责征兵征粮之事。

沈子芳和崔家兄弟都清楚他们的处境,沈子芳出尔反尔投靠了郑秋山,崔家兄弟勾结外人杀了父兄一脉众人,他们都没有回头路。即便他们愿意倒戈,王源怕是也不会饶了他们。所以,在所有人都宣布倒戈的时候,沈子芳和崔家兄弟兀自在扬州城中拼命的拉壮丁搜刮钱粮,为李瑁效力。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唯一的希望便是能够支援李瑁打败王源他们,多征一个壮丁,多搜刮一粒粮食,都将多一分希望。

然而,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所为却和扬州百姓们的想法背道而驰。扬州百姓们早就受够了沈子芳和崔氏兄弟强行征兵征粮的行为。之前他们还只是逆来顺受,但这一次,沉默的百姓们不再沉默,他们选择了去抗争。

起初,百姓们因为并不知道沈子芳和崔家兄弟扮演的角色,还以为他们也是被迫而为之。不少百姓跑去扬州府衙门前求见沈子芳,试图说服沈子芳。然而,沈子芳的回答是皮鞭和棍棒外加将几十名领头的百姓投入了大牢。沈子芳公然威胁百姓道:“谁敢不服从官府的命令,谁敢再聚众闹事,便当作叛贼论处,全家抄斩。”

百姓们的怒火可想而知,但他们暂时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沈子芳手中有兵。扬州的守军尚有千余人,外加衙役团练兵马共有两千之数,众百姓敢怒不敢言。

到了十一月中旬,上万名在通州战场上被俘虏后遣返的扬州子弟乘船顺江而下抵达了扬州。这些人抵达扬州没几天,沈子芳和崔元平崔元戎两兄弟便又开始将这些死里逃生的壮丁抓走,逼着这些人重新参军作战。这件事彻底的引爆了百姓们的愤怒。更让这种愤怒情绪水涨船高的是,归乡的子弟们带回来了的一大波惊人的秘密和事情。

崔氏兄弟勾结郑秋山杀害父兄,沈子芳投靠郑秋山为虎作伥。崔家大小姐已经嫁给了王相国为妻,王相国誓言要为崔氏一族报仇。原扬州城守将曾国忠钱高志两位将军临阵倒戈加入了王相国的神策军等等。这些事情让所有的扬州百姓都看清了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真面目。

数百名在军中曾经被提拔为小头目的壮丁们在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寒风呼啸之夜聚集起来,商议了一个计划。当晚,两名领头之人进入了扬州北城军营之中,求见了目前扬州唯一的领军将领胡一彪。这位胡一彪本是曾国忠手下的一名校尉。曾国忠和钱高志领军北上之后,他便被提升为副将负责扬州的守备军务。当听到求见的两人叙述了通州之战的情形,并且知道曾国忠和钱高志两位将军里应外合立下军功已经加入神策军时,胡一彪大为惊愕。

胡一彪本就已经对沈太守他们的行为不满,最近心里正犯嘀咕。被沈太守他们逼着干了不少祸害扬州百姓的事情,心中正自不安。此刻听到了这些事情,顿觉自己恐怕真的不能在这么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