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2 / 2)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5987 字 8天前

现在的皖南驻军司令部就是之前的宁国府府衙,不过因为之前是北军的司令部,北军走得急有很多电文什么的都来不及处理,于是冯国璋下令火烧府衙。也多亏了起火没多久西部的大军就攻入了宣州,宁国府府衙这么大的一栋建筑起火太醒目了,未免大火蔓延到其他地方,军队组织把或给扑灭了。后来为了不扰民,加上宁国府大半的建筑并没有受到火患的影响,因此就被选中做了驻军司令部。

赶到司令部后,季雨霖却没有看见先一步抵达的张炳乾,司令部里多数军官也都在忙碌,根本不清楚张炳乾去了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参谋告诉季雨霖,张炳乾半个小时前就骑马去了东边的双溪,北军撤退时炸毁水阳江大桥时意外炸毁了堤坝,这天气水阳江内正蓄积了不少的雨水,堤坝一被炸顿时附近的数十个村镇都遭了水淹。因为事出突然,张炳乾已经亲自带了一个连的士兵前往双溪紧急抢修堤坝,可能要到晚上才会回宣州。也幸好他如今赶来了,正巧现在司令部内堆积了一堆的文件等待处理呢!

季雨霖还在处理文件,一阵之后听到参谋敬礼的声音,一抬头看到军帽上沾了些泥水的张炳乾带着他的参谋长回来了!季、张两人倒也不陌生,毕竟都算是最早一批跟着李汉的老人了,不过因为何进出了事,加上知道总司令的疑心病比较重,所以两人之前倒也没有深交,直到安徽战役凑到了一起,才算有了些面熟。

“回来啦,听说水阳江堤坝溃泄了,情况怎么样?”

季雨霖也没拐弯抹角,直接就向两人询问。

“别提了!”张炳乾一身泥水,接过一个参谋递过来的手绢道了声谢,苦着脸把手臂、腿上擦了擦,“一个靠的近的乡镇全给淹了,好在附近有几条河溪分去了不少的洪水,不过这要把堤坝给堵上有些麻烦,我回来再征些民夫,我先带三四百人手过去,晚一些可能还要调一批军粮过去,还要季帅你给签个条!”

“缺口这么大?”

季雨霖很是吃惊,点头道:“没问题,我马上签条调一批军用物资过去。正好芜湖已经没多少军需,也到了跟武昌备案的时候了!”

“南岸地势太低,加上如今正是蓄水期,前几天一阵雨下了两三天,附近河道都满溢了,这江水一出来挡也挡不住!十里八乡现在都成了池塘了,你没看见那惨状!”

“打仗的时候遭难,这眼看着仗要打完了又遭了一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人诚不欺我也!”季雨霖叹一口气,心中百感交集。

张炳乾也在心里叹了一声,为这个时代的国人而叹息。

许是这段时间来见了太多的生死,两人都不想在这问题上谈太久。聊了一阵就谈到了军务上,几人都对李汉的出色谋略感觉佩服,就目前除了陕西的情况有些疏漏之外,整个战场多数局势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比如李汉曾经提过,拿下安徽这一仗基本上就算是要散场了,现在一看可不正是如此。

此战之后,北洋的强势地位也许依旧。但通过这一仗西部将获得不比中央差多少的影响力,按照总司令的说法,只等西部工业再发展一些,全国的局势就会再经历一段短时间的动荡后,就将由西部这个新的强势集团取代日暮西山的北洋集团,只不过这个时间到底是多久,暂时还没有人算得出来。

就在季雨霖进驻宣州暂时坐镇皖南等待补给跟下一部命令的时候,在武昌西部七省最高武装力量总司令李汉也在揣摩一封电报的真正意图。

这封电报是惜阴老人赵凤昌从上海亲自拍过来的,内容无非是劝说他李汉进行南北和谈,并希望像上一次的南北和谈一样做个中间人,撮合南北双方在上海他的惜阴堂内进行第二次南北和谈。

皖南离得上海那么近,这北军都撤出宣州一夜了,再加上十四师在直隶摆明了车马要打保定,闹出了这么大的声势,已经将他在陕北的不利局面扯平,他李某人如今已经重新跟袁世凯手腕扳平。或许借这个袁世凯总算是低了头的机会,有些人认为是时候结束这场内战了,未免他的态度再硬起来想要继续打下去,这才再三劝说他进行和谈。

这赵凤昌是谁他李汉如何不清楚,这位号称民国缔造者,又被外界传闻孙文第一幕僚的老人有着这一重身份,让他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已经逃往日本并安顿下来的孙黄的意思,还是他们背后的……

之所以之前冷落了张静江等一群人,完全是因为李汉不准备跟国民党扯上关系,尤其是失去了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四省的支持后,国民党高层现在除了黄派还在抵制同日本军方合作外,其余包括孙在内的一帮元老都醉心于获得日本军政界支持,而再不是之前的只是单方面的奢求日本商界支持中国革命了。这种举动十分危险,纵使李汉有着来自后世的经验,再同德奥等国合作之时他也是小心再小心,若不是知道一战后德奥两国将遭遇惨败,他才不敢游走在卖国的边境线上,要知道无论路权还是对外出让矿藏开采的权力,在国民眼中都是卖国行为。国民党高层显然没有他的先知先觉,却还想得到如豺狼一般的日本的支持,没看到仗一开打之后,日本便从朝鲜拉了一个联队进驻旅顺,怎么看都是要造成既定事实不打算撤走的。

不管流亡日本的国民党高层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赵凤昌电报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仗再打下去只会让列强得利。而且他的部队也需要休整,连续作战,士兵们都很疲惫,弹药、新兵都需要补充。所以,如果袁世凯被这一仗打冷静了,愿意坐下来谈判的话,李汉并不介意利用一下这个机会,为下一步的战略行动争取一些时间。

李汉还在思考要不要接见张静江的时候,另一名秘书室副官匆匆走进他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封新的电报抄稿。

“报告总司令!石家庄来电,北洋陆军第二十师已经抵达保定,张将军仍旧按照之前战略佯攻大杨庄。张将军询问,在山西分兵北上的一个团已经秘密抵达娘子关外隐藏,是否向山西转移?”

接过副官的电报抄稿,李汉看了几眼,淡淡一笑,拿着电报走到那幅挂在墙壁上的军用地图前看了一阵点了点头,“北军为了迟延十四师北上,派人炸毁了几段京汉铁路,却没有破坏正太铁路当是一个大错误。回复就说我批准了,立刻放弃直隶战场,撤往山西攻占娘子关后挺进太原!”

十四师绕了一个大圈子走了不少的路总算是又走回了原点了,不过也多亏了直隶省内铁路交通已经搭建出了骨架,基本上都能乘坐火车过去。

“十四师到了山西,这仗真该结束了!”

口中轻轻念道,连他身边那副官站得笔直的军礼跟锃亮的皮鞋都没能让他多看一眼。放下电报,李汉捏了捏鼻梁。

仗是差不多打完了,剩下的就要看他们这些政客磨嘴皮子,在谈判桌上完成战场上未完成的事情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七十一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

10月8日,西部代表张謇抵达上海进驻公共租界暂作休整,当天晚,张謇代表西部军政府,向两天前上海燃起大火的闸北区受灾民众捐赠折合二十万元的面粉、衣物。两日后北方代表周学熙一行方才跟随船队缓缓停靠在上海。张謇同周学熙倒也并不陌生,尽管两人之前因为并称‘南张北周’而总是被拿来做比较,不过因为之前都跟袁世凯有些关系,因此倒也有些交情。双方10日中午于法租界碰面正式敲定于第二日展开和谈。

10月11日,南北和谈正式开启。同一日,李汉于湖北汉阳出席‘华中管理学院’奠基仪式。随着军政府的扩张,无论是军工、实业还是政府部门管理,明显都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之中,并且这种情况还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而不断增长。考虑到自己远没有同盟会跟北洋集团那种底蕴,同时也是为了迟延美国企业普及美国式效率,去年初李汉派出人手往美国搜罗管理学人才,他深深明白这种在后世已经因为过度普及而被讽刺为‘万金油’的学术实际上却拥有着不下于世界顶级科学家的威力,因此早早就开始了准备。经过了前后一年多的努力,从美国聘请了数十位精通企业管理的牛人,当然都是些身家略显贫穷的学者,毕竟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之流不是富商家庭出身就是本身拥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的家产,再不就是直接为美国军方下属的军工企业工作,这些人显然是不可能被军政府一年数万美元的薪酬所诱拐的。当然,并不是说他请来的这批人就没有学问了,事实上这其中随便一位拉出去都是大名将出现在各国管理学经典之上的名人。

即便为了这些专家他便付出了数十栋别墅外加每年近两百万的薪酬,不过失去了这些这几年、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将会诞生无数管理学经典的专家,毫无疑问美国的大工业化生产的步伐将会遭到削弱,直到美国本土重新培养出管理学学者后,才能引导各工业企业走上现代化生产道路。而另一方面,如果民国若能吸收接纳工商企业的现代管理,并且将之运用到工厂甚至政府部门的管理之中,毫无疑问效率将获得飞跃的提升。

出席完了华中管理学院的奠基仪式,李汉坐着马车,溜烟出了汉阳城,直接往汉阳兵工厂而去。

考虑到要出城,卫队长卢三加强了护卫力量,又调来一个骑兵连充当前导。最近几个月来不但有国民党的极端党人组织了数次对他的暗杀,更有来自北方跟其他势力的觊觎着,以至于现在的他外出稍稍松懈一点都有可能危及他的生命安全。这不,如今的他连汽车都不坐了,出行还要靠装甲马车护卫。

队伍走了一阵路,赶到汉阳兵工厂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工人用餐的时候了。突然得知李汉等人前来,兵工厂总设计师刘庆恩慌忙抹了一把嘴,也顾不得吃饭了,赶忙出来组织欢迎!

“让刘经理受累了,前几天听说步枪终于定型了。我这是临时决定来看看的!”

刘庆恩,字国臣,曾参加过保护台湾之战。失败后到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前身)担任技工。后保送留学日本,先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就读。随后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机械及枪炮制造。要不李汉怎么会经常眼红同盟会,因为这刘庆恩也曾加入同盟会。赴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学习了几年的兵器技术后,在欧洲得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刘庆恩第一时间回国。在上海接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委任,赶赴当时南北大战还未结束的湖北出任汉阳兵工厂第一任总办。

李汉从黎元洪跟革命党人手中窃取了湖北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许多同盟会党人纷纷要离开,不过这刘庆恩因为跟他合作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得到李汉的承诺,三到五年内投入数千万更新扩大汉阳兵工厂的产能,扩招更多的技术工人,重新开始生产火炮等,这才答应留了下来。这两年来总的来说两人之间合作还算满意,刘庆恩要钱要人李汉从来不说二话,即便是四川兵工厂组建之后,依旧在一年半内不但为汉阳兵工厂增加了高达千万的新机器,工厂规模也由辛亥革命前扩增了近三倍,拥有了十一个分厂一万九千多名工人。

马车一直将李汉拉进了重兵把守的兵工厂之内,卢三方才松了一口气,允许李汉下车。他现在跟李汉不离身,前段时间有几个杀手趁李汉一天去师范女校接准夫人的时候瞅准机会对他开了几枪。也多亏了卢三机警加上汽车车门帮他挡了几颗子弹,李汉才得以无事。不过卢三手上中了一颗毒子弹,虽然只是擦了层皮却也令他不得不当场割掉一大块肉,导致现在手上还拴着绷带呢!

刘庆恩道:“不受累,不受累,有了总司令买来的图纸,咱们总算是成功的攻克了里面的一些难点,终于完成了武器大规模自产!”

去年大半年的时间,军政府的军队在面临使用万国造而导致的补给困难。有的是用7.92mm子弹,有的使用7.62mm的子弹,也有使用6.56mm的小孔径弹,甚至其他口径的武器都有。万国造不利于军队这是谁都清楚的,因此从去年开始军政府就在为统一武器装备标准而努力中。身为老式步枪爱好者,李汉对枪的了解不浅,虽然跟这些专业的军工枪械专家没得比,但见识却远在他们之上。

从一开始,他便放弃了对工业要求比较高的毛瑟枪,问题多多的曼丽夏也在一开始就被排挤了出去,三八大盖威力太小,最终经过了种种考验进入他眼中的只剩下一种——莫新纳甘步枪,俗名水连珠。这种俄国老毛子军队的标准武器,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它一个优点打到了全部的竞争者进入了军政府的眼中。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靠——这相对于现阶段工业基础低、士兵教育程度更低的民国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民国如今复杂的局势决定了军政府随时可能遭遇战争。而莫新纳甘步枪完全满足了恶劣的战争时期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并且让大多数只接受了很短暂军事训练的士兵也能快速的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莫新纳甘步枪虽然是俄国军方发明的枪械,但是因为俄国军工的薄弱,因此主动向法国、美国等国转让图纸跟生产专利,李汉想要搞到莫新纳甘步枪设计图并的生产并不困难。事实上早在最初军政府跟德奥两国采购机器更索要了莫新纳甘步枪的设计图纸等,因此一早便拥有了生产能力。

当然,军政府为了避免老毛子的一些无理取闹,最后还是给自己生产的莫新纳甘步枪换了个新名字c-12步枪,简称一二式!

去年奥匈帝国的第一批机械送到之后,汉阳兵工厂得以复工之后李汉便下令停止了老套筒的生产,改由生产全新的c-12步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止到今年九月份,一直使用三班倒生产的军政府治下几大兵工厂总算生产出了六万九千杆c-12步枪这才减轻了战时的后勤压力。

李汉脸上感慨连连,拉着他的手拍了拍以作鼓励,两人往工厂内走去。

“先带我去看看枪吧,我已经派人去请蒋总长过来了,他这个‘新军团练大臣’一直都对咱们的c-12步枪不满意,这一次听说新枪终于改造完毕了再不请他过来看看,我这耳朵边又有段时间不得清净了!”

c-12步枪的优势明显,缺点也是多多。与毛瑟步枪系列、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因此随着c-12步枪的普及统一了军备减轻了后勤负担之后,李汉便有了改造c-12步枪的想法了。

有李汉在里面根据一些后世步枪的优点,又有刘庆恩等一群枪械专家分解了数百杆的曼丽夏、莫新纳甘、毛瑟、李恩菲尔德以及春田,吸收了数款步枪的优点、改善了c-12的缺点,才有了现在的c-13步枪,一款跟李汉记忆中的苏联在30年代中旬才定产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2型无限靠拢的枪型。

c-13步枪(改自莫新纳甘步枪),全枪长1234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860m/s,使用标准7.62x54mmr步枪弹。

刘庆恩也顾不得吃午饭了,他引领李汉进入了一个靠近偏僻地带的车间。这里是用来试验新型枪械跟火药的地方,因为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所以是建在远离其他工厂区。车间内的几张对拼在一起的桌子上密密麻麻堆满的都是各种各款枪械的零部件。刘庆恩老脸一红,道:“地方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