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浩恍然大悟。
“师祖放心,弟子晓得了。”顾云浩答道。
寻常而言,这些阁臣相辅们在朝为官数十年,告老还乡之后,影响力会大不如前,因此,为了延续家族荣耀和权势,这些阁臣们在退下来之前,会逐渐将手中的人脉交给自己的子孙。
直到将子孙们送到一个颇为不错的位置,这些大佬们方才会安心退位。
只是孙惟德唯有一子,却是无心官场,在孙惟德管束多年,却仍是没有丝毫效果,最后甚至一走了之,索性出门游览全国名山大川去了。
孙子虽然是个聪慧的,但刚入仕两年,就得了天花,最后不治身亡。
再下面的重孙是个好读书又聪颖的,却只有十四岁,不仅年纪跟顾远舟相仿,科考上的进度也差不多,与顾远舟一样,才取中秀才不久,根本谈不上什么接掌家族权势。
孙氏一门并无什么近亲,故而孙惟德也不愿去扶植那些出了三族的族人骑到他们家头上。
因此,见着顾云浩是个重情义之人,方才这样培植顾云浩。
“对于你,老夫自然是信得过。”孙惟德吃了口茶,颔首笑道。
“师祖,海帆跟我家远舟年纪差不多,不晓得可寻了业师?”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说了出来。
毕竟虽然他跟师祖相处多年,互相都知道人品心性,他自问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但师祖毕竟年纪大了,他还是想接着收孙海帆为弟子这个由头,让师祖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
毕竟有了一份师徒之情在,与寻常的照顾更是要亲近几分。
这样的话,师祖也不会那么为小重孙而挂心。
只是孙家如此势大,他顾云浩眼下虽然升了正三品的官职,但在朝中的根基其实并不深。
眼下这般出言要收下孙海帆为弟子,其实在外人看来,还是有些不合适的。
很显然,孙惟德并非是‘外人’,当一听闻顾云浩这话,他亦是眼前一亮。
对啊!
既然想要让顾云浩照看海帆,那么又有什么比让两人成为师徒更为保险的呢?
所谓天地君亲师,海帆这样小的年纪,而顾云浩又是个重情义之人,这样数十年的相处下去,更是会有一份亲近之意在,那样的话,根本不必他多言,顾云浩就自会照看着海帆。
“哪里有什么业师,他亦是选了《春秋》为本经,只是晓得了你跟程云都治《春秋》,他早就巴望着你能指点他,如今你回来了,正好便替老夫教教他也好。”
孙惟德笑着说道。
“是,弟子晓得了。”
顾云浩应了一声,算是基本上将孙海帆的事情定了下来。
第198章 第198章:令人眼红(一更)
顾云浩回京之事还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要知道在八年前, 季铭倒台之前, 为了攀扯上孙惟德, 曾放出风声,言及顾云浩乃是新政细则的拟定者一事。
就在那个时候, 顾云浩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勋贵守旧派的圈子。
眼看着元化帝已经逐步掌控了朝局, 又突然传召顾云浩回京, 且好死不死的还是去担任户部左侍郎。
这分明是又要开始新政啊!
不少人都由此推断出来元化帝的心思,瞬间朝中众人都是议论纷纷。
有那些眼红羡慕顾云浩好运气,不仅能得到右相孙惟德赏识, 又能被元化帝重要的。
有察觉到顾云浩今后前景不错, 开始想要提前投入账下效力的。
更有那些不满新政, 开始惴惴不安的。
……
但无论什么态度,顾云浩回京之后, 瞬间成为了京中的风云人物。
要知道他现在也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担任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又乃是孙惟德一党的重要人物,眼下元化帝似乎更有意让其准备新政之事,若无意外,今后势必平步青云, 入阁拜相亦是不在话下。
对于顾云浩而言,他却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这些的。
自从猜到元化帝身体不大好之后,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户部, 竭力准备新政事宜。
即便是杜允文等一伙守旧派屡屡发难, 他却也是充耳不闻, 全然不在乎的样子。
毕竟眼下元化帝已经将军队那边尽数掌控在手里,此外民意为邸报所控制,而余鑫又是邸报的负责人。
就连最有威胁的平王跟蜀王,此刻也是被拘禁在皇陵去为先帝守陵。
眼下的勋贵守旧派们,已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只得虚张声势,他是懒得费功夫与其相争。
只是杜允文等人最近却是憋闷不已。
先是向顾云浩发难,不想元化帝处处回护此人,所有他们相尽理由弹劾的奏折送上去之后,全似如同石投大海一般,元化帝却是直接搁置一旁,全部留中不发。
而顾云浩本人,也如同一个弥勒佛一般,端立朝堂,丝毫不见动怒,只听着他们弹劾就是。
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实在是让他暗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