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青色的钢枪在白雪之中穿梭横行,如同蛰伏而出的怒龙。
张合和高览现在已经不是想不想反攻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反攻的问题了,赵云的枪势已经让二人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
然而就在数万人惊骇欲绝的眼光中,赵云的枪势居然在不可能中再一次爆发了,赵云的钢枪瞬间失去控制,向四面八方激射出去,兵刃震荡产生的罡风将积雪吹散,产生一层层肉眼可见的气浪,就像在战团中响起一道炸雷。
张合、高览二人也拿出全部力量,神经紧绷都爱极致,目不转睛的盯着激散的枪影,对于这种毫无规律的攻击,两个人都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赵云都不知道自己这一枪刺向那里,就被说这两个人了。
枪影消散,三个人被兵刃上传来的力量震退了好几丈远,赵云一言不发,拨马就走,爪黄飞电仿佛能感受到主人的心思,顷刻之间就将速度提升到极致,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蹄印,消失在界桥之下。
张颌高览倒不是不想追杀赵云,可他们刚缓过气来,赵云的战马已经跑出去好几丈远了,计算了一下马速,二人只能无奈的摇摇头,高览还摸了摸弓箭,但想了一下,觉得射出去也就是浪费一支羽箭而已,只能悻悻的回归本阵。
界桥一战,赵云力敌张合高览二将,威名顿起,隐隐有直追吕布的意味。
但也只有少数人知道,赵云最后跟落荒而逃差不多了,如果换做是吕布,从容而退不是问题,甚至都有战败二人的希望。
但无论如何,接着赵云以一敌二的威势,联军这方面在士气上还是占据了一丝上风。
李重在高览出阵以后,并没有派甘宁等人上前助战,并不是低估张合高览二人的武艺,而是有些斤斤计较的意味,同理,曹操没派出人助战也是这么想的。
二人斤斤计较一丝士气的得失,主要是因为两个人处在劣势。
别看李重和曹操这边兵强马壮,文臣有什么程昱、荀攸、郭嘉、武将有赵云、甘宁、周泰、太史慈、夏侯惇、张辽、徐晃、许褚,文臣武将一大堆,又有陷阵营,虎豹骑助阵,但是,这只是纸面上的实力而已。
反观袁绍这边,只有躲过一劫的田丰,还有郭图、辛评等人,武将也只有文丑、张颌、高览等人,而且兵力只有八万,只是稍稍超过联军,大多数还都是新招募的兵卒,但是,袁绍的实际实力要超过李重和曹操的联军。
同样,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分析双方的实力,先说天时,此时正是冬季,,毫无疑问,袁绍占据绝对的上风,李重还好一些,曹操有不少扬州的兵卒,对寒冷的天气极不适应,战斗力下降的很快,甚至有爆发伤寒疾病的可能。
再说地利,同样是袁绍占据上风,别看李重和曹操是防守一方,但袁绍可以攻击的路线很多,而且曹操的粮道很长,是个极大的隐患。
最后就是人和,没有任何悬念,袁绍完爆李重加曹操的组合。
不管曹操和李重之间怎么信任,怎么相互配合,也远远赶不上自成一家的袁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接下来的几天,袁绍试探性的发起几次攻击,轮番冲击李重和曹操的战线,试探二人的虚实。
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李重和曹操占据地利,以微弱的优势击退了袁绍的进攻。
经过短暂的试探,袁绍和曹操立即展开激烈的战斗,而李重这边则要安静的多,几乎就是隔河对峙的景象,而李重未出一兵一卒援助曹操,曹操也没有向李重求救的意思。
李重和曹操的矛盾一时间暴露无遗。
这不是李重出尔反尔,不出兵帮助曹操,实际上曹操非常清楚,李重能出兵牵制曹操,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说就实话,李重一点也不希望帮助曹操打败袁绍,反过来也一样,他也不希望袁绍打败曹操,最好是两个人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同归于尽。
当然,这种没好的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李重还有一个地方占据绝对优势,那就是曹操和袁绍一定不会采用僵持战略,双发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当然李重是不希望的。
双方打的时间越长,就相当于给李重留下越长的时间发展,而对袁绍和曹操来说,则完全不一样。
曹操迫切的想要尽快击败袁绍,因为和袁绍僵持的时间越长,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受到的损失就会恢复的越多,如果在界桥打上两年,那袁绍新招募的兵卒就都变成老兵了。
袁绍同样也不希望和曹操在界桥僵持,如果双方打上三年五载,那么袁绍就相当于丢失可大半个冀州,外加青州的几个郡,这是货真价实的领土,袁绍还没天真到靠着谈判拿回来。
这也是双方都没有烧掉界桥的主要原因,不然的话,只要烧掉了界桥,在短时间内,袁绍就不用追了,但曹操也就别想反攻了。
所以,李重可以很舒服的看着曹操和袁绍展开惨烈的交锋,而自己则从容的休养生息。
这完全就是运气使然,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这个道理曹操非常清楚,所以曹操才没有立即向李重求救,曹操相信,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李重一定会加入战团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乌桓骑兵
更新时间:2012-09-15
漳河西岸,李重和曹操一共设立五座大营,由北向南分别是赵云、李重,曹操的大营设在界桥的正西,再往南则是张辽和夏侯惇的大营。
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粮草中转基地,曹操希望能先借用李重治下的馆陶县,李重略一犹豫,就应允了曹操的请求。
馆陶县位于界桥的正南,距离界桥约有九十里,曹操的粮草可以自濮阳,阴安、元成两县运往界桥,相对来说要安全的多,但是界桥至馆陶县的九十里确实十分危险的地带,袁绍完全有可能派轻骑南下,截杀曹操的运粮军队。
作为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曹操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曹操立即就做好应对之策,利用粮草做诱饵,歼灭袁绍的骑兵。
至于为什么曹操敢肯定袁绍会派出骑兵劫粮,原因很简单,上百里的路程,袁绍没法派步兵偷袭的,路程太远了。
但曹操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兵力不够,曹操共有三万五千兵卒,三座大营,除了张辽位于中间,防守压力小一些,曹操和夏侯惇都有些捉襟见肘,能抽出两千人护送粮草,已经是曹操的极限了。
所以,曹操再次找到李重,希望李重能出兵协助。
对已截杀袁绍的骑兵,李重欣然同意,反正曹操答应正面迎敌的工作由虎豹骑承担,李重没什么好怕的,当即命令甘宁和周泰带领两千精骑南下,与徐晃、曹纯的虎豹骑汇合。
曹操能看到自己的弱点,袁绍自然也能发现,几乎就在战线稳定之时,袁绍就作出南下劫粮的决定。
袁绍派出六千乌桓骑兵,分成两路南下,分别由蒋义渠和袁熙统领,乌桓骑兵中肯定有乌桓将领的。
这是曹操第一次向前线运粮,加上甘宁的两千骑兵,徐晃、曹纯带队的虎豹骑,护送粮草的兵卒共有六千余人,其中有两千几乎没有战斗力的辅助兵。
官道上,茫茫的风雪之中,徐晃带领四千人的运粮队先行,甘宁带着两千骑兵落后约三里的距离,这是甘宁自己留的小心眼,万一袁绍真的派人截杀运粮的军队,自己也好有个准备的时间不是。
如果袁绍的骑兵首先攻击自己,那就没啥说的了,甘宁和周泰早就交代过了,遇到这种情况,立即……逃跑。
由于袁绍也想在短时间内击败曹操,所以,这次曹操没有失算,刚过了清渊县,蒋义渠带着三千骑兵忽然出现。
蒋义渠并没有和曹操交过手,在他看来,这些乌桓骑兵一个个弓马娴熟,远战近战皆是好手,都不用偷袭,直接进攻就能冲散曹操的运粮队,吃饱喝足之后,再放上一把火,就算完成任务了。
真是幸运啊!居然让我抢到这个功劳,蒋义渠在马上低声笑道。
乌桓将领也哇了哇啦的说了几句,蒋义渠立即下令,全军冲锋,杀散了曹操的军队,财物任由乌桓骑兵自由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