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三国旌旗 东方织蛛 3353 字 6天前

赵云看了看插在老王胸口的尖刀,嘴角扯动了两下,最终转过身来,喝到:“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小心点,别让他死了。(.)”

“这个呢?”进来的兵卒指着老王的尸身问道。

赵云面无表情的说道:“死了就死了吧,算他便宜。”其实这还是赵云的私心作祟,以他的武艺,不可能看不到老王的小动作,也不能可能阻止不了老王自杀,但赵云还是念在同袍情谊,让老王享受了一个痛快的死法。

对于另一个吃人狂徒老高,赵云可就没什么恻隐之心了,心里已经开始琢磨怎样收拾他了。

回到院子里,赵云看着昏过去的村妇,心里叹了口气。赵云带着十来个兵卒四处巡查,干的就是锦衣卫的活计,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锄强扶弱。

当看到了村妇被困在石头上的之后,赵云立即带人小心的上前查看、这才把老王和老高两个人堵在屋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云才没来得及解救村妇。实际上赵云当时也没打算救醒村妇,这是最人道的办法了,真要是救醒断腿的村妇,都有可能活活疼死她。

到了现在,赵云才有时间处理村妇的问题,围着村妇转了一圈,赵云长叹了一口气,抽出腰间的青釭剑。

赵云手下的兵卒纷纷转过头去,他们心里很清楚赵云想要干什么,无外乎是想给村妇一个痛快。虽然手段冷酷了一点,但不可否认,对于村妇来说,这就是一种解脱,在这个颗粒无收的时代,瘸了一条腿的女人,唯一的下场就是饿死。

千万别说把这个女人养起来,李重没那没多粮食养活废人,赵云也不敢开这个头,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李重救不了那么多人,到时候的结果就是谁也吃不饱,大家一起饿死。

对于村妇来说这是有点不公平,但这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公平呢,对于这些苦难的百姓,李重只能在心里说声对不起了。

青釭剑锋利无匹,削铁如泥,一剑下去,村妇定然感觉不到丝毫的痛苦。

赵云刚要落剑,忽然手腕一抖,在身侧挥洒出一层光幕,“嗤……嗤……”一阵细密的声响过后,数十根被斩断的枯枝落到地上。与此同时,清亮的声音传入院子:“赵将军住手……”

“嗯……谁?”赵云转过头来,看着来人。

院门口处出现一个身影,从曼妙的身材来看,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来人是一个女子。

但相对于洗白白的村妇来说,赵云只能看清女子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黑漆漆的瞳孔就像湖水一样清幽,除了这一双眼睛,女子浑身都被尘土污垢覆盖,就连嘴唇都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女郎何许人也?”赵云高声问道,对于女子的身手,赵云很有兴趣,这年头习武的女子不多,江东的孙尚香算是一个,眼前的就是第二个了,当然,就女子这点微末技艺还是不放在赵云眼里的。

女子微微一福,轻声道:“奴家是华佗先生的弟子,见到赵将军想要……要……这女子,情急之下,才出手相袭,望将军莫要见怪。”

赵云笑道:“我记得华佗医曹好像有一个女弟子,叫……”就是女郎么?你也看到了,并不是赵云残忍好杀,这女子救活了也是残废之身,在这世道根本活不下去,在下这才忍痛下手的。”

“但她不该死……没有人有权利抹杀别人的生命。”女子很坚定的说道。

赵云看着女子那一双纯洁无暇的眼睛,无奈的苦笑道:“既然女郎要救她,那你就动手吧!”

女子点点头,走到村妇身边,俯下身来,仔细查看着村妇的断腿。

赵云冲着手下挥了挥手,说道:“女郎,赵云也帮不上忙,就先行离去了。”说罢,也不等女子回话,就匆匆离去了。

华佗的女弟子连头都没抬,一直等到赵云走远了,这才站起身,冲着赵云的背影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晃了晃,这才低声道:“该死的大头兵,就知道杀人,那像本姑娘,天生丽质又善良无比呢!”

赵云一个踉跄,赶紧加快脚步,骑马而去了。

女子解下身上的包袱,拿出一个瓷瓶,轻轻的倒出一些粉末,仔细的洒在村妇的伤口上,这才取出一根银针,仔细的将伤口缝合起来,足足过了一刻钟,女次这才处理好村妇的伤口。

处理完村妇的断腿,女子又来到婴孩身边,异常轻柔的解开婴孩脖颈上的麻绳,将昏睡的婴孩抱到怀里,嘴里轻轻的哼着歌谣。在这一刻,女子的神情专注而又温柔,就像嫡落人间的仙女一样,用自己的慈悲,感化着困难的人间。

这世间既然有丑恶狠毒,就有美好善良,也正是应为有美好善良的存在,人类才能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这也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但是李重显然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救苦救难,实际上河北的情况比草还要悲惨一些,这是地势决定的。

现在李重把目标定在了北疆,也就是茫茫大草原。再准确点说,李重打算将魔掌伸向草原,抢牛羊,抢粮食,抢女人,抢一切所能抢的。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是李重脑袋发热、一时冲动,现在中原、河北、江东元气大伤,大家都忙的焦头烂额,谁也派不出兵来打仗。但是,这不代表着李重不能杀入草原。

攻打曹操肯定不行,中原是有城池守护的,李重现在哪还有军粮攻城啊,一天打不下来别人的城池,军队就要饿死在城下了。

退一步说,攻下来曹操的城池又能怎么样,曹操也没有粮草啊!

所以杀入草原是最明智的选择,第一,大草原没遭受特别严重的旱涝,还能蓄养牛羊,能有些油水。

第二,草原没有城池依托防守,而且人口并不聚集在一起,攻打起来难度不大。

第三,李重想的长远一些,如果现在不很恨的打击草原上的匈奴人、鲜卑人,难保这些人不会趁火打劫,入侵中原。这绝对不是李重杞人忧天,实际上每次异族入侵都差不太多。(回家了,恢复更新,今天最少2更)

第二百六十三章三个良心狗肺之徒

在周朝,犬戎就趁着中原大乱,杀入京城,要不是齐桓公联合诸侯北伐,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呢。

汉代,匈奴人同样趁着楚汉相争的时机趁火打劫。

隋末唐初就更不用说了,吉利可汗也曾经趁着中原混战南下入侵,并在渭水之边和李世民签订了白马之盟,实事求是的说,白马之盟是一个称臣求和的条约属于城下之盟的性质。

最为悲剧的就是明王朝了,趁着小冰河时期的大灾荒,建奴勾结蒙古,霍乱中原,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三百年。

为什么说是最黑暗的三百年呢,其他少数民族也曾近入主中原,但像什么金王朝,元帝国都是威风八面的,唯有后金,软弱的令人作呕。

李重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所以李重派赵云、太史慈、高览三人各自带领一万骑兵北上,这是一场掠夺性的战争,除了必要的兵刃、弓矢外,三万骑兵出了长城,手中就没有一粒粮食了。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三万骑兵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一日一夜间就行军一百五十里,沿途连破三个鲜卑部落,抢得牛羊马匹无数,最后合兵单汗山,拔出了鲜卑人距离长城最大的一个据点。

说的容易,实际上这场战斗打的非常惨烈,由于要分开行军(怕抢的粮食不够三万人吃)赵云、太史慈、高览三人行军的路线并不相同,所以他们到达单汗山的时间也不一样。

鲜卑人可不是软弱可欺的羔羊,实际上这个年代的鲜卑人血性十足,一度打的匈奴人丢盔卸甲,战斗力强悍无比。

单汗山最少有一万五千鲜卑骑兵聚集,虽然是仓促遇敌,但双方也杀的尸横遍野,惨烈无比。

最先和鲜卑人交手的是太史慈,由于在兵卒的人数、体力上都处在劣势,太史慈打得十分艰难,很快就被鲜卑骑兵团团包围起来,情况岌岌可危。不是太史慈不想等到赵云和高览来了再动手,但太史慈能等,人家鲜卑人可不是傻子,能让一万大军杀到眼皮底下还无动于衷吗?

另外太史慈也不敢可以减慢行军的速度,如果高览和赵云等人先到了,迟迟得不到自己的支援,到时候自己有什么面目去见别人。

在李重的军中,太史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给别人做出榜样来,马上就回有人取而代之。好胜心极强的太史慈自然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实际上武将也没有几个好胜心不强的。

赵云和高览二人也是这类人,二人也想先到达单汗山,和鲜卑人交手,但很可惜,两个人在黑夜中走了弯路了。等到高览到达单汗山的时候,太史慈和鲜卑人已经厮杀了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