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一章 适得其反(1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605 字 7天前

马青山话音落下,座上一片寂然。众将领没想到两位将军在大胜之后居然是提出了让他们离开的要求。这如同当头给众人浇了一瓢冷水,让众人胜利后的激情和喜悦开始冷却并且冷静下来。

诚然,这一场大战的胜利固然让人扬眉吐气,但是此战的后果绝对比这场战斗本身还要震惊世人。大军何去何从,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很多人心知肚明,朝廷既然已经和辽人媾和,这场战事发生之后,朝廷必然震怒不已。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要严惩参战兵马和将领,给辽人一个交代。

而辽人也一定不会愿意吃这个闷亏,他们一方面会调集兵马来攻打,一方面更是会向大周施压。总之,自己这些人在今日之后必将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朝廷应该不可能因为这次胜利便改变和辽人媾和的态度,这次胜利虽然辉煌且令人鼓舞,但却远远没到能够扭转朝廷想法,改变局面走向的程度。

这个时候,对于众参战将领而言,是最后的回头的机会。倘若他们此刻率本部兵马退回霸州的话,确实会保住性命。朝廷只会把账算在韩刚和马青山头上。自己这些人的举动叫做悬崖勒马,最多被朝廷给予惩戒,不会伤及性命。而如果此刻还不回头,依旧跟着马青山和韩刚他们混在一起,朝廷开始问责之时,这所有人在内都会被打包处理,谁也没有开脱的理由了。

很明显,马将军心里是明白这一切的,所以在此时此刻他提出了允许众人离开的想法,便是不肯再将众人拖入更深的浑水之中,最终全部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经此之战,众将领们的心理上已经起了变化。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众人近年来打的最痛快,最摧枯拉朽的一场仗了。大周和辽国之间边镇摩擦虽然不断,但因为有燕云之盟在,双方毕竟还是有所克制,大部分战事都只能称之为摩擦或者是小规模的战斗。有数十年的时间,边镇没有爆发千人以上的作战。但这些小摩擦小战斗绝大部分都是以大周的忍让,朝廷的申斥弹压而终结。这也是大周的传统。大周朝廷从来都是抱着‘小不同人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样的想法。辽人杀几个人,抢夺些财物那其实在朝廷看来也算不得什么。但久而久之,对于边镇将领们而言,这种小的积怨一直累积,成为堵在众人心中的块垒。

朝廷发动的北征作战行动,实际上在大周军中是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该教训辽人一顿了。这也是为什么郭旭敢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因为郭旭在边镇领过军,他知道军中将士的情绪。然而,北征作战的失利反而堂大周将士们更加的闹心,几乎全军覆灭的结果让众将士无比羞愤,朝廷向辽国求和更是让所有人都抬不起头来。多少军中将领夜不能寐寝食难安,见人都矮三分,因为他们没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在座的众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其中还有几名将领是北征军中的将领,更是深深体会到战败后的屈辱和无奈。

但今日之战,让他们心中的怨愤尽数宣泄了出来,那种复仇的感觉,心中的块垒被消融,压抑被宣泄的感觉无与伦比。那是一种扬眉吐气重见天日的感觉,重拾信心,重新有了为军人的自豪的感觉。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这种感觉让他们开心愉悦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如果此刻离开,固然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和马青山韩刚等人划清界限,但就这么走了,便像是被掏空了精神和灵魂一般。这个决定又怎能轻易作出。

面对众人的沉默,马青山沉声道:“诸位,你们无需纠结,你们已经证明了自己。我和韩将军只希望你们日后能为我和韩将军说句公道话。不在朝堂之上,只在你们身边人之间,你们要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孬种。告诉他们,我们大周兵马都不是孬种。我们可以打的辽人落花流水。你们一定要给我们正名,决不能容许别人讥笑我们大周的将士无力抗敌,决不能容许他们抹黑我们,嘲笑我们。我们可以死,但不接受任何抹黑和嘲笑,不接受和敌人的卑躬屈膝的妥协。这也是我和韩将军的初衷。”

“末将想问两位将军,我们都离开后,两位将军还有剩下的兄弟们何去何从?死守涿州么?这怕是守不住的。”一名将领沉声问道。

“秦副将,我和韩将军商议过了,我们是不会死守涿州的,我们也不会逃往藏匿。我不妨明白的告诉你,我和韩将军不但不会躲,也不会逃,我们将率剩余的兵马继续北上,我们要去攻析津府。我大周的尊严便是在析津府城下丢失的,我和韩将军要去拿回来。”马青山沉声喝道。

“什么?你们居然要继续北上,进攻析津府么?这……这简直不可思议。”众将领惊愕失声,一片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