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辛见状,眉目间闪过一丝忧色,问道:“贤弟不愿出兵上庸?如今上庸危在旦夕,举目之间,只有贤弟驻扎在宛城的大军尚有余力,即便郢都能派出援军,恐怕也来不及了。
若是贤弟不出兵,那么上庸必然失守。上庸不守,则丹淅也不能守,如此,宛城也将陷入危险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唇亡齿寒啊!”
庄蹻摇头道:“兄长,非是我不愿出兵,而是已经来不及了。上庸的精锐士卒早就被调往汉中长城,如今长城一败,大军溃散,秦军一路疾行杀向上庸,算算时间,恐怕秦军将会在今明两日之间就会兵围上庸城。
上庸城小民少兵疲,以上庸之弱面对秦国虎狼之师,恐怕用不了一两日,就会为秦军所克。而宛城距离上庸太远,就算我即刻出发,昼夜兼程,最快也要八到十日。那时,我赶到上庸,只不过是为甘茂增加功勋罢了。
所以说,救援上庸,已经来不及了。”
庄辛摇头道:“贤弟,你率军来宛城之时,大王让你随时支援各地,若是上庸求救的公文来此,而你却按兵不动,为兄担心···”
庄蹻摇头道:“非也,大王只让我支援方城与丹淅,可从未让我前去支援汉中上庸。而且···”
庄蹻看了一眼庄辛道:“比起上庸,小弟我更担心宛城!上庸不守已成定局,丹淅不守也是必然,秦韩联军杀溃叶公所部之后,恐怕会兵围宛城,以逼大王就范!”
庄辛一怔,随后露出大恐之色,急忙对外大声吩咐道:“传令,立即派人去西面,准备接应溃军。令,传令下去,征召百姓,准备坚守宛城···”
襄阳。
屈原得知汉中上庸的事情后,立即召来邓陵光,脸色沉重的道:“邓陵将军,汉中的事情,不知将军可曾知晓。”
邓陵光点了点头,应道:“光已经有所耳闻,据说上将军突然猝死于军营之中,随后汉中失守。”
屈原微微颔首,然后面色沉重的道:“将军,汉中上庸事关我楚国大局,不容有失。而触目所及,只有我襄阳离上庸最近,若是逆流而上,快则三五日便可抵达上庸。而且,此时我襄阳尚有精兵七万。
是以,平欲请邓陵将军立即率领大王的亲卫军将士,先行赶往上庸固守,只要能坚守一二日,平便会亲率七万大军前去为上庸解围。”
邓陵光毫不犹豫的摇头道:“大王有命,只让光在襄阳训练士卒以及驻守襄阳城,而未曾让光防守他地,光身为亲卫军统率,不敢擅自行动。”
屈原奇怪的看了邓陵光一眼,很难相信这种迂腐的话,会从他口中说出。
想着,屈原痛心疾首的劝道:“邓陵将军,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今军情紧急,岂可不知变通。如今大厦将倾,将军却谨守一年前,战事未爆发时大王所交托的命令,而不做丝毫改变。难道这就是墨者的信义之道,难道这就是墨者的智慧,难道邓陵先生就是如此教授弟子的吗?”
屈原一连发出三个疑问,顿时令邓陵光哑然。
屈原见邓陵光沉默了下去,于是,再开口道:“将军,墨者善守,天下皆知,大王亲卫,一日可疾行两百余里。此时上庸继续援军以提振士气,若是将军日夜兼程,能在后日日出之前,趁秦军未包围上庸之前,赶到城中守卫上庸。
则不仅上庸转危为安,连我楚国也将转危为安,只要上庸不失,丹淅、方城、邓宛等地,也将因为将军而免去刀兵之祸。
诚如是,则将军之义,不下于昔日墨子为宋说楚之状举,这才是墨家的大义啊!”
屈原深情款款的说完,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邓陵光。
只是,邓陵光沉默良久,最后,看着屈原,依旧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