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1 / 2)

“好,我们答应你,我们会劝麾下的士卒给元法僧当奴隶,也会替你们游说被俘的将领,让他们答应绝不抵抗、随你们处置!”

“高将军既然快人快语,在下也不会让你们失望。”

马文才笑着站起身,敲了敲牢狱的铁栏。

“来人,放吾等出去。”

随着他的轻敲,外面候着的狱卒们毕恭毕敬地打开了牢门,只等着请马文才等人出去,显然早已经得到了吩咐。

直到此刻,这些魏将才真的相信这位年轻人在梁军之中有着极大的能量,甚至能让梁国的皇子言听计从。

他们心中更定了几分,虽说即将投降,可一想到几万人都能活命,那些屈辱又算不得什么了。

成王败寇,战败者的下场,从来就不由战败者书写。

第396章 归国之途

魏国的将领被放出来后, 果真如同约定的那般, 很快说动了三千名愿意归入元法僧麾下的奴兵。

这些人大多没有家累,且是年轻力壮之人, 与其投降梁国被流放去做苦役,不如去做贵族的私兵。

且因为元法僧本来就是魏国宗室,这些人改换了主人根本没有什么心理抵触,他们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到生活习惯和元法僧都是一样的。

虽然元法僧是个严酷的人,可他们当兵的时刻都会没命, 在军中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更可怕的将军。

元法僧原本确实想挑走三千彭城士卒带走, 但是经过幕僚参将的劝说,不得不承认与其选择抛家别业被他强迫离开的彭城人, 不如选择原本就是军户出身的职业军人,何况这三千人里还有不少是弓箭手和刀盾兵, 这让他更加满意。

于是萧综和陈庆之原本最担心的问题便这么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那些战俘成了“自己人”, 元法僧自然不会舍不得粮草和药材, 不过几天时间,这支威武之师便重新成型,元法僧几乎是一天都忍耐不得地离开了彭城, 和朱异一起离开了徐州, 前往建康。

元法僧虽然带走了三千魏兵,但是战俘营里大量残兵败将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些人如果搁在平时, 倒是可以打散再混编到守城人马里去, 可惜现在徐州不归魏国, 萧综等人也不愿意在城中放下这样的隐患。

眼见着随着彭城落入梁国之手, 无论是魏国还是梁国都在不断地向彭城增兵,一旦等大军开拔集结,一场大战便就在眼前,萧综虽然百般不愿此时再分兵,最终还是接受了成景俊等将领的建议,将这些已经投降的魏兵押往南方,驱赶到钟离以南的地方去垦荒。

此次元鉴率领大军来攻徐州,从周边征调的士卒之中不乏有徐州籍的,有些甚至家小亲戚都在彭城,却要奉命攻打,此时彭城之中的百姓听说这位梁国的皇子殿下没有将魏兵尽数杀了。

直庆幸收归彭城的不是如元法僧那样恶毒之人。

随后不知是谁在城中放出了消息来,说是那日放了几千奴隶的不是梁国的王爷,而是白袍军的参军,姓马名文才,是梁国皇帝身边的近臣,只是因为入城时做了二皇子的替身,才被误会。

也因为他放了几千奴隶,使得元法僧震怒,二皇子不得不将他投入大狱,忍受了百般折磨。

而后又传出传言,说是魏国的俘虏会被留下性命也是这位参军的谏言,他以身家性命作保,担保这些魏兵不会逃逸,而后才换来二皇子的首肯,将这些俘虏押往南方,开垦荒地。

虽然流徙的路上要受罪,可比起被丢在战俘营里等死,至少还有个活命的奔头。

从牢中放出来后的几天马文才并没有闲着,他作为此事的牵线之人,全权代表萧综处理魏兵和元法僧挑人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安抚百姓、押送护送魏国残兵,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处理起来既复杂又容易产生事端,旁人都避之不及,唯有马文才领着白袍军来回奔走。

马文才的能力也确实出众,不但让元法僧在三日之内挑完了部曲离开彭城,也成功安抚了之前一直在爆发边缘的魏国战俘,并将他们编成新的队伍,按照约定的分批送离彭城。

内有萧综带来的王国属官治理地方,外有梁国的大军稳定局势,彭城虽然经历过一场大战,内部却少见的呈现出井然有序、欣欣向荣之势。

虽说此时最惹眼的肯定是马文才无疑,但萧综的治理才能与优秀的大局观也在日以继日的统筹和安排下显现出来,除了性格实在太差,就连马文才也不得不承认,皇帝将几个儿子的能力都培养的很好。

彭城府。

“殿下。”

陈庆之受召前来,向萧综见过礼后便静候在旁。

“陈将军,听说父皇命人单独送了信给你,不知是为何事?”

萧综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

陈庆之没想到萧综会问这个,怔愣后并没有开口,面露为难之色。

“我也知道父皇给陈将军送信必有要事,只是现在彭城军务繁忙,元法僧一走,我又要协调各方,实在是分身乏术,十分担忧会辜负了父皇的期望……”

他看向陈庆之,态度诚恳,“若是父皇对我有什么嘱咐或忧虑,陈将军不妨直说。”

“陛下给臣送的信中并没有对殿下不满或责备的地方。”陈庆之斟酌着自己的字句,解释道:“只是一些关心之语。”

“即是关心的话,为何将军不能跟我直说呢?”

萧综本就是多疑的性子,急忙追问。

“这……”

陈庆之犹豫着看了看四周。

萧综了然,命闲杂人等全部屏退,连他的心腹苗文宠和梁赞都不例外。

待屋中只有他二人时,陈庆之压低了声音说:“陛下并没有责怪殿下,只是担心前线战事吃紧后殿下会有危险,命白袍骑在彭城局势安定后秘密护送殿下回国。”

大军驻扎在此,若主将自己先走的,事情泄露出去必会引起军心动荡,所以这信只能秘密送达,也不能宣诸与众。

陈庆之是亲眼目睹萧综如何有条不紊地治理彭城内外的,也确定他有在这个乱局下坐镇彭城的能力,只可惜陛下实在太关心儿子,什么前线战局徐州安危都放在了后面,只把萧综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陈庆之担心萧综不相信,说罢便取出了随身带着的信函,将他递与萧综,让他自行阅览。

陈庆之算得上萧衍的家臣,一封信自然是写的直截了当,先问彭城局势如何,再问萧综是否受伤,而后便是陈庆之所言局势稳定后护送萧综回国之事。

皇帝也担心儿子不愿相信,所以信后还附了一封向萧综解释的亲笔信,盖了他的印鉴,信中全然对儿子的关心之情,任何人看了那封信都能感受到皇帝对这个孩子的重视和父爱,萧综读完后自然更是泪水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