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2 / 2)

彭锦程备受打击,挠了挠后脑勺,一脸尴尬地同苏禾说,“苏教授,虽然您说的这些东西听着很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我一句都没听懂……不过这没关系,我拿着纸片去问,如果有人能看懂,那我绝对把人带过来。”

苏禾点头,“行,辛苦了!我可以小小的给你透露一下,等把激光打印机发明出来之后,你之后就不用手绘描图了,直接从电脑上导出就可以。”

目送一脸呆滞的彭锦程离开办公室,苏禾的手指飞快敲击在键盘上,输入一道道指令,激活人工智能编程系统,开始输入编程命令。

利用人工智能来编译一个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并不算什么难事,最多需要四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优化完成,苏禾将编程命令敲击进入系统之后,脑海中又有新的问题浮现出来。

这计算机有了,那互联网呢?

没有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如同是被剪掉翅膀的鸡,只能发挥自身潜力的百分之一啊!

第349章反正你也看不懂!

人工智能编译程序简直就是一个作弊器,苏禾将编程命令输入之后,便坐在电脑前开始了长达四十分钟的发呆时间。

不过这四十分钟苏禾并没有完全浪费,她一半时间在发呆,一半时间在思考计算机加速推进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应当是一步一个脚印来的,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可是她现在要做的却是靠一己之力来推动历史洪流的进步。

难,实在是太难了,难于上青天。

就算是苏禾脑海中有很多高深的技术,但是想要让那些技术落地,转化成为现实中的东西,依旧难如登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你知道一百零八种煲粥的方法,但是你连一粒米都找不到,那就算有一身本事又该如何施展?

苏禾咧了咧嘴,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发展基础工业’这六个字后,又补了一个成语——‘群策群力’。

大概等她将国内科学家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时候,推动历史洪流加速进步而落在她身上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吧!

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苏禾点开人工智能编译程序编译出来的那个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简单将各种功能全都熟悉了一遍,然后便将计算机关机断电了,驾车往清大出版社赶去。

清大出版社虽然位列国内百强出版社之一,但多少都有清大光环的元素在内,实际上承接的出版业务并不算多,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出版一些专业课本以及清大内部的辅导资料,业务少的可怜。

可是自从荣誉将《日新学报》的活儿揽到清大出版社之后,清大出版社就渐渐热闹起来了,不因为其它,就因为《日新学报》是国内未来城建设总规划师钦点的报纸,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将来未来城做出来的所有科研成果都将优先发表在《日新学报》上。

先不扯其它科研员能做出什么科研成果来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单独说苏禾,苏禾在肿瘤研究领域写出来的论文可是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上登刊的,等国家拨款让苏禾建设的肿瘤研究中心建设完成并且正式运转起来,与肿瘤研究相关的论文还会少?

苏禾在机械学领域的论文同样不可小觑,若是能将她发表在《理论机械学报》上的论文都拿到《日新学报》上发表,《日新学报》在机械学界的名头也会打响。

甚至《日新学报》编辑部的人还听了一些风言风语,诸如未来城的科研项目会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日新学报》将来也会变成在诸多学术期刊里一枝独秀的‘大杂烩’刊物,那得有多少活儿干啊……《日新学报》编辑部的成员想想就觉得未来可期。

不过未来城毕竟还在建设过程中,《日新学报》编辑部的成员大多数还是在维持原先的工作,比如苏禾前段时间托彭锦程送去清大出版社的那本厚厚的学术专著手稿,此刻就是由《日新学报》编辑部的主编负责校对审稿的。

那位主编是清大机械学本科毕业生,在读期间就提了团干,因为政治嗅觉敏锐的缘故,在大动荡年代到来之前,他猛猛地发表了几十篇讴歌祖国讴歌党的红色文章,这才避免了被下放改造的危险,而是被调整到了清大出版社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