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节(1 / 2)

不是迪士尼请动了亚瑟,是电影的预告片打动了亚瑟,他担心安妮为了一时的人气选错了漫改片,这个顾虑在预告片后消失大半……却燃起了亚瑟观影的兴趣。

活到他这个年龄,行事由心,选择看什么电影不用别人质疑。亚瑟顺从自己的心意跑来参加了首映礼,他不是喜欢这种热闹,而是喜欢这种能第一时间看到电影的场合。

电影开始了。

短短几分钟的,已经彰显了派蒂·杰金斯的拍摄风格。她细腻而不拖沓,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男导演的大开大合,请她拍超级女英雄漫改片,简直太适合了。

“如果《惊奇队长》请派蒂来执导,票房不会那样难看。”

亚瑟也看了《惊奇队长》,那毕竟是年轻的奥斯卡影后布丽主演的,不过布丽显然不适合演这种爆米花电影,《惊奇队长》既没有口碑也无票房,选错一次剧本,奥斯卡影后也被这错误拖累不轻!

电影的票房失利不是布丽的错,但影迷不会骂导演手法不对,他们只会记得布丽拍了一部烂片。

电影的前几分钟,飞快交待了“娜塔莎”的身世。

小姑娘一晃成了少女。

冷漠的苏俄少女出场了,她十分漂亮,看起来只有15、6岁,不是安妮的身材幼齿,是她演出了少女感。

“她擅长演少女。”

亚瑟看了安妮的所有作品,包括《九香》和《爱未眠》,安妮的演的“香雪”和“小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少女,前者虚荣,后者叛逆……安妮都将她们演的很传神。亚瑟并不认为这是本色出演,看她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安妮有着不符合她年龄的聪慧。

她在生活中,和电影里完全不同。

那不是本色演出,是安妮的演技在起作用。

到了《黑寡妇》,安妮年纪长了两岁,一开始却要演15、6岁的少女娜塔莎,这可不是单纯靠化妆能办到。她出现在镜头里,整个人就在向观众传递一种信号,展现了她在电影里的年龄。

“从小接受训练的少女特工,就该是这样。”

她的眼神不会太机灵活泼,她又不是备受父母宠爱的小姑娘,15岁的娜塔莎连人都杀过了,她不会像寻常的少女角色一样出场。

你能从她眼睛里看见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

天真是有,却埋的很深很深,不会被人窥探到。像雪一样美好的少女,却是政府训练出来的特工。

这个角色安妮演来没有一点违和感。

亚瑟在意整部电影的节奏,更在意安妮的表现,她去年演的《黑寡妇》,当时已经21岁了吧,在娱乐圈也摸爬滚打三年了,却还能驾驭这样的角色……上帝对安妮的容貌是偏心的,更偏心的是她演戏的灵性。

有的演员不是不够努力,他们欠缺了一点天赋,需要靠很多作品累积才能摸到演技的殿堂。有的人被上帝青睐,演戏对他们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领悟力和创造力,以及独一无二的感染力——亚瑟最直观的,就是安妮所具有的感染力,简简单单几个镜头,她就能把角色传达给观众!

电影用的是倒叙加插叙手法,娜塔莎的少女时期只要短短几个镜头,她很快就成了独挡一面的女特工。

在她和托马斯扮演的试飞员相亲后,才不断倒叙,将她在“bwo”训练营中的往事披露。派蒂把电影的节奏掌握的很棒,这些倒叙和插叙没有影响到故事的主线,没有让亚瑟感觉混乱。

清晰的故事脉络,不辜负漫改片的特点。

不需要太复杂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深沉的讲述手法,漫改片要的就是简单直接,让观众感觉到酷、爽,感觉到酣畅淋漓……这一点,漫威一直做得比dc好。漫威的电影,可能口碑上不如dc,但在票房上,真是全方位吊打dc的作品。

dc总喜欢在漫改片里加入一些深沉的元素,《蝙蝠侠》系列收获了口碑,对观众来说暗沉沉的颇为压抑……影迷们想看“蝙蝠侠”酷帅狂霸拽,不是来看人性黑暗的。

托马斯穿军装让人耳目一新,他遵循组织的意思和安妮饰演的娜塔莎“相亲”,娜塔莎刚刚结束了一个任务,将渔网袜脱下,外面披上了颜色暗沉位置的大衣。

她的掩饰身份是一名女书记员,在法院工作。

颜色暗沉的大衣遮不掉娜塔莎的美,整个咖啡厅的男人都在看她。

阿列克谢不习惯别人的注视,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合,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相亲对象会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应该属于政府高官,陪同他们出席那些重要的社交场合,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不是出现在普通的咖啡厅,和他见面。

阿列克谢觉得自己没戏,但出于礼貌,他仍然和娜塔莎走完了相亲流程:

“工作还好吧?看起来有点忙。”

“书记员不被重视,工作却很繁琐,很无趣的日常,没什么好说的。”——娜塔莎说着这样的假话,镜头闪现的是她将任务目标冷静杀死,又从重兵包围下逃走的画面,这才是她平常的工作,刺杀和逃亡,的确很无趣不是吗?

阿列克谢感觉到了对方的敷衍。

也是,想必不是真心来和他相亲的,是扛不住组织的压力。

娜塔莎想到这是组织的“任务”,努力将比暗杀任务还难办的相亲进行下去:

“你呢,试飞员是一个需要勇气的职业,翱翔在蓝天时,你感觉过害怕吗?”

在40年代,普通人很少接触飞机,更别说用于作战的飞机了。试飞员是一个荣誉和危险并存的职业,阿列克谢以自己的职业骄傲。

“害怕是不可避免的,当你坚信自己在从事的工作对国家和人民有益,那就会有勇气了……从高空往下看,景色很美。”

娜塔莎轻轻搅动小勺,露出向往:

“真羡慕啊!”

羡慕什么?

镜头闪现,娜塔莎背着跳伞装置从两万英尺的高空一纵而下,飞机在她身后坠毁,半空中爆炸。而娜塔莎离地面越来越近,终于顺利打开了降落伞……

这段戏处理的很讨巧。

一边是应付相亲,说着嘴不对心的假话,一边却穿插着娜塔莎有多么牛叉的镜头。

她的心不在焉和敷衍,和闪现镜头里的利索果断形成强烈的反差。

亚瑟眉头舒展开,刚才还将15、6岁的少女演的毫无痕迹,现在又成了慵懒美丽的成熟女人。不仅是咖啡馆的客人会偷看她,明天电影全球公映,所有的影迷都会看她——现在的娜塔莎,应该是25岁以上的年龄段,电影里,安妮一下子就跨越了10岁的年龄差,转换的如此自然,看不出一点点生硬。

这不是技巧性的表演,是安妮把“娜塔莎”这个人物给吃透了,她了解这个人物的状态,精准抓住了少年期的“娜塔莎”和成熟后“娜塔莎”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