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2)

到达活动项目现场,秦舒给陈奕飞和陈奕鸣包括陈嫣然报名参加了活动后,主持人拿着话筒,让所有参赛的孩子上台,然后分组开始做活动。

第29章 绑架

陈奕鸣有些不自在的被秦舒推上台, 和二十个年龄不一的少男少女站为他们建立起看不到的彼此的隔板单人区后,主持人又把3岁——10岁间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喊到另一个隔板区, 让他们站好后, 又额外挑了三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上去。

“现在请你们按我说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动作。”

主持人拿着麦克风开始安排台上的孩子和大人做动作。

“首先请你们【像一个女孩】那样奔跑?”

主持的人这个吩咐刚下,台上的孩子和大人都开始做动作, 然后惹得台下一通大笑。

因为“像一个女孩”那样奔跑,台上的十岁以上去的男男女女,都选择用了一种有些搞笑的“娇滴滴”式跑步姿势, 唯有十岁以下的区域, 小男孩们困惑了一下, 然后才和早一步听命令就大跑起来的女孩, 用他们的理解去“像一个女孩”去跑步。

“那现在,请你们像一个男孩那样奔跑?”

主持人在每一个人都表演完后,做了另一个吩咐, 这个命令一下,台上的十岁以上年龄区的表演,一样惹来台下的一通哄笑,因为所有十岁以上的大孩子、少年少女和成年人,在这时候都用最为粗犷的姿势在做奔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作出这样的表演,有着说不出的滑稽感。

之后,主持人还是用“像个女孩”和“像个男孩”对比着让台上的人又做了几组运动动作后,主持人开始用像女孩, 还是像男孩的方式,让他们做了一些生活中的动作,比如“吃饭”、“微笑”、“哭泣”。

每一个项目,台上的十岁以上大孩子区和大人区,都惹的台上捧腹大笑。

而等后面主持人吩咐“像个男孩”哭泣时,好几个大男孩和男人,举手表示“男孩不能哭,也不会哭”,没举手做哭泣动作的人,也都在这时候似乎有些茫然或者只是瞪大眼睛没有发声的表示伤心。

对比之前说到像个女孩那样哭泣时,台上弄出各种声响和动作的笑哭泣表演,就似在演默剧,唯有三岁以下区域,几个妈妈陪伴的小男孩,在妈妈问他怎么哭并引导他们去哭的时候,纷纷伤心的憋憋嘴,“哇”一声大哭起来。

旁边几个才因为“像个女孩”一样被逗哭的三岁以下的小女孩,好奇的探头去看隔壁,有几个还受小男孩哭泣,而被带哭起来,弄的台上一团哭声,也让台下觉得好玩的笑了起来。

台上哭声震天的时候,主持人让志愿者拿出送给台上“表演者”的礼物,按年龄不同分发给他们后,让所有表演者先下台休息,她开始用大荧屏挑出之前的每一项表演中不同年龄的对比视频片段,以此让台下的观众去细细体察其中对比。

“从十岁以上,越大年龄的男性和女性,对于“像个女孩”和“像个男孩”都有着一些非常固定的认知,运动中女孩都是这样扭扭捏捏,娇滴滴式,男孩则是粗鲁大动作,吃饭女孩细嚼慢咽,男孩狼吞虎咽,微笑女孩腼腆含蓄,笑不露齿,男孩大大咧咧,哭泣女孩随心所欲,男孩却不能哭或只能忍着不哭……这些固定的性别认知,深藏在你们成熟的脑子里,但在十岁以下的孩子心中,她们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的运动则是她们自己,对于异性的认知则是……”

“我看我弟弟是这样跑步的。”

“我姐姐是这么哭泣的。”

“我爸爸是这么吃饭的。”

“我妈妈是这样微笑的。”

几个十岁以下的孩子,被问到她们对于像个异性一样做某类动作后,他们的选择是模仿身边的人,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对于他们被问到像同性一样做动作时。

“我就是做我自己啊,你让我跑,让我跳,让我微笑,我就是女孩,我做什么就是女孩啊。”

一个7岁的小女孩,咧嘴笑着露出了她缺了一颗牙的牙齿。

“你让我像个男孩哭,我就想到死去的小狗,忍不住哭了,哭的模样?就这样啊,跟莉莉(他幼儿园的好朋友)没什么区别,只是我比她爱哭一些。”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被主持人追问了一些事后,红着一张脸,有些腼腆的回答完这个问题,发现大家都注意他,又害羞的把头埋到她妈妈怀里。

主持人问完这群三岁——十岁的孩子后,在很多人已经陷入沉思间,把三岁以下几个孩子在听不懂像个男孩或像个女孩这个意思时,只在父母的引导下奔跑、跳跃、微笑、哭泣。

十多个小男孩和小女孩,他们的动作偶尔有雷同(非同性间),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反应。

没有女孩们的奔跑,就是某种姿态的奔跑,男孩们的跳跃,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女孩男孩们的微笑,有张扬,有含蓄,有露齿,也有抿唇,但并非女孩就是含蓄抿唇,男孩就是张扬露齿。

他们完全以自己的性格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来表达自己的所有情绪,没有什么男性和女性固有的“姿态”。

“对于像个女孩或像个男孩去做xx事,在现实里,有人这么命令你,你有什么感觉?”主持人在展示完三岁以下男孩女孩最原始的做他们自己后,挑了几个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询问他们这个问题。

“感觉有些不舒服,我是一个女孩,却让我像一个女孩,这好像在指责我做错了什么事,所以才不像一个女孩。而我是一个女孩,你让我去像一个男孩干什么,也感觉在侮辱我,就好像……那件事我自己来做,做不了,只能是个男性,或者我像一个男性才能如此,感觉我不如一个男孩,所以需要像他们。”

“我是一个男孩,说我像一个女孩,这就好像说我不够格做一个男孩,很打击我的感觉,我是一个男孩,你让我像一个男孩……这里面也有贬低我的意思,我有时候害怕不敢做什么的时候,我爸爸就会吼我,让我像一个男孩一样,勇敢,每次听他这么说,我都很不舒服,也很难过。”

几个十岁以上的孩子回答了对于“像一个女孩”或“像一个男孩”的说法后,主持人问了几个十六七八岁的少年和少女。

“像一个女孩或像一个男孩,被人说出口,感觉就是在做嘲讽和指责,反正感觉两种都不好,都是在侮辱人,而且感觉很歧视女孩的感觉……”一个十八岁的女孩感慨的说出这番话,得来了旁边的十六岁的陈奕鸣的赞同。

“像个女孩,像一个男孩,在现如今社会上,是带了对女孩的歧视,同时我觉得,这种也带了对我们男孩女孩的束缚。”

陈奕鸣说这话的时候,想到了他在之前,看到陈嫣然要跟着秦舒学拳击,这种在他认知里是力量型,“男人”型的运动时,他所没有深想过的性别歧视和束缚。

为什么力量型运动,就不是女孩能学的呢?为什么这运动一定属于男性?同理,为什么有些选择,也只属于女性?

就比如之前做测试的哭泣,为什么他会在觉得女生哭泣是天经地义的事时,轮到他们男性的时候觉得很丢脸,觉得不该随随便便哭。

“这就是性别不平等中的,性别绑架。”

主持人在做完对表演者对采访后,在一些人已经有所感悟的眼神中,给她之前做的所有测试和对比,做了总结式专题演讲。

“现如今的大社会趋势是男女不平等,女性略处于弱势,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歧视,而这样的歧视,看起来是对男性有利,但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另一种变相的歧视和束缚。

女孩们被社会的一些公约和“传统”思想,被限定了很多固定的姿态,还被压制的让她们不如男性,不准踏足男性的有些领域,因此像个女孩对于男孩在很多时候,是很嘲讽的意思,而对于女性像个男孩,则除了对其礼仪行动的束缚外,则是带了很大褒义。

同理,男孩在这样的思想和传统中,他们就必须变成完完全全和女孩不同的存在。

女性若是被世界规定为必须柔顺,男性就必须强硬,不然就会被用“娘”等像个女孩这类的侮辱语来形容,表达他们不是一个合格的男性。

男性被圈定的领域,女性不能踏足,女性被规定的区域,男性也不能涉及。

男孩女孩在这样的不平等中,都享有不到去做真正自己的权利,都需要压迫自己的天性,去做被规定下来的完美女性或完美男性。

男女性别的不平等,带给的不仅仅是对女性的禁锢,还有对男性的,女性不允许刚强,独立,优秀,男性也一样不允许脆弱、依赖、平凡。

这样的性别绑架,就是性别歧视所造成的,而这样的性别绑架也一直随我们的生长,被无形的灌输于脑海中,让我们无形的去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