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尘离宫时,阿慈甚至还未出生,自然是不晓得当时京中境况,但她也知道,明尘彼时已是先帝的容妃,又诞了一位皇子,在后宫地位只在皇后一人之下。这样的人,又会有何祸事要她甚至抛下幼子去避呢?
她想,明尘对先帝情深如此,甚至今日还在禅房里挂了先帝的画,必不是先帝之故。
那……
阿慈的心头突然一凛,想到当初后宫之主,如今正居仁寿宫中的那一位,便不敢再想下去了。
但有些事,往往不是她不想,便不会冒出来的。
她心怀疑惑地在庵中住了数月后,却听到一个消息传来,说是太后突染恶疾,病势汹汹令宫中太医束手无策,不过一月时间,境况竟已很是不好。
第63章
阿慈在入白雀庵后第一次被接走,不是坐的端王府的马车也不是高羡的,而是宫车。更新最快
因太后突染恶疾,各宫娘娘皆在仁寿宫中侍疾,阿慈作为端王爷元妃,亦在侍疾的名单之列。
宫车径直将阿慈接去了宫中,她到仁寿宫后,又在掌事嬷嬷的接引下入内。
太后的屋子里,早已候了半屋子的人了。几个娘娘各自还带了随身服侍的嬷嬷宫女,再加上原本便在太后宫中伺候的下人,一时只令阿慈感到闷得慌。
夏日里本就炎热,太后因在病中,又不宜见风,是以没过一会儿,阿慈的额上便渗出了细密的汗。
她先与众位娘娘礼貌地福了下身子,便随掌事嬷嬷往太后榻前去了。
直至太后榻前,她才暗暗吃了一惊。
不过才只数月不见,太后竟已与她最后一回见到之时判若两人了。眼前躺在床上的人,披头散发,形容消瘦,全已不复昔日神采。
她闭着眼,似乎是在昏睡当中。
掌事嬷嬷贴近她身旁喊了声:“娘娘,端王妃来了。”
阿慈便也跟着跪地磕头:“妾身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福体安康。”
可是半晌,也不见太后答应。
阿慈还在疑惑不敢抬头时,又听见那掌事嬷嬷已小声道:“王妃请起罢,太后娘娘昏睡不醒,已有个几日了……”
阿慈这才惊诧地抬起头来。
她望了眼太后,又忙收起面上的惊诧之色,只略略一颔首起了身。
她随着掌事嬷嬷再退开床边时,方才意识到,这屋子里看似有这么多人,却甚少听见言语之声。大约因太后昏迷不醒,无人吩咐做事,一众人等又不好离开,是以才这般默默地守在屋内。
阿慈便也行到屋子的一角坐下,默默地守着。
因阿慈的到来,屋子里有过一阵子宫女们端茶递水的响动,不久后,又渐渐地静了下来,偶尔才听得见三两个娘娘交头接耳,发出一点窸窸窣窣的说话声。
阿慈坐在那里,也不认得人,便一直独自坐着,不声不响。
但她没坐上一会儿,又听见外头有太监通报,喊了一声:“陛下驾到——”
阿慈赶忙再随一众嫔妃站起身来。
她站在角落里,陛下入内后,并没有看到她,只是在一屋子拜见陛下的行礼声中,径直走向太后。他看了看太后,小声问候了几声,太后也不答他,他便又与太后床榻旁的嬷嬷问了几句话。
阿慈在后头站着,因隔得有些远,也听不清他在问些什么,只依稀听到一两句:“……来了没?”“……在哪里?”
阿慈心头正在疑惑,转眼却见陛下已转过了身,他的目光望向屋子里的众妃嫔,似在搜寻什么,最后看见阿慈时,目光就定在了阿慈身上。
阿慈微微一诧。
“端王妃。”果不其然,陛下是在看她。
他又行至阿慈身前,低了下头道:“你随朕来一趟。”
阿慈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陛下的令,她自然也只有服从的道理。于是向屋内各宫娘娘略一行礼作别后,她便随着陛下走了。
只这一去,阿慈不意竟是去了御书房。
而更出乎她意料的是,御书房里,高羡业已早早候在那儿了。
阿慈在白雀庵时,高羡每得空便会往庵中去,只是后来太后得病,陛下分神于太后的病情,又摊了许多公事给他,高羡日益繁忙,才渐渐去得少了。
这一回阿慈再见他,已是相隔有月余未见。
高羡仍是一如既往,见到阿慈,眼里便笑了起来。虽然因为太后的事情,他的面上满是忧色,可见到阿慈后,那双眼睛还是忍不住地亮了许多。
但这一回又好像有些不同,阿慈见到高羡眼中的笑意,笑意之中却又像是夹杂了许多担忧之色。
阿慈还在疑惑,陛下已命左右人等都出去了,只留下身旁那位贴身的总管太监服侍。
那位总管太监李公公,正是当初多嘴,于陛下面前提起阿慈“克夫命”的人。阿慈入内后,颇有些谨慎地看了看他。只是她原以为这李公公既然嘴上没个把门的,行事定也有些欠妥,却不想见到他服侍陛下入座端茶,又指挥身后的小太监们做事,反倒是个手脚麻利、极懂规矩的。再见陛下与他说话时的神情,显然他也是极受陛下的信任。
只是这样的人,且又做到总管太监的位置,当日怎会那样冒冒失失地妄议王妃呢?
阿慈想着,心中不觉便有一些奇怪。
但眼下也容不得她再多想了,陛下坐下后,喊了高羡与阿慈也坐,而后面向阿慈开口便是:“端王妃近来可好?”
阿慈忙要起身答话,又被他的抬手示意给按住了。
阿慈便坐在椅子上略一欠身,答道:“回陛下的话,妾身还好。”
“当日朕与四弟商议,要将你送去封地,听说是你自己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