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点头说道:“你也先去忙吧,我知道现在是你们最忙的时候,各方面都要部署检查,我等到公主来了我们就走。”
苏轼摆摆手说:“没关系,再大的事我也要陪你吃顿饭,咱们就以茶代酒。”
正吃着,知县老爷来了,见到卓然连连告罪,说是卓大人在这一带走失,作为地方官有失职之责,卓然客气了几句,吃完饭,知县和苏轼便告辞离开了。
卓然送走了他们,便来到了隔壁莫幽幽的房子,推开屋子,里面却没有人,桌上放着一个便签,用茶壶押着。
卓然拿起便签一瞧,不禁苦笑,是莫幽幽写下的辞别信:“郎君,妾身知道官家驾崩之后,你肯定会连夜兼程赶回京城处理大事,妾身提早与你辞行,又怕你挽留,同时也担心自己割舍不下,还是不辞而别为好,望郎君珍重,有缘再相聚。”落款莫幽幽。
卓然闻着书签上淡淡的香味,想起莫幽幽的温柔,不觉百感交集。
等到半夜,出去传令的兵士跑回来报说:“已经通报了公主,说卓大人您平安无事,公主非常高兴。但是公主说她要赶回去奔丧,不能掉头回来跟你相见了,让你马上赶回京城,她先走了。有专人护送,不用担心路上的安全。期待早日京城相见。”
卓然点点头,现在公主也走了,还不如连夜赶回去,兴许像苏轼说的,如果宋仁宗驾崩这事情有蹊跷的话,兴许就会着急让自己去回去,宋仁宗给了自己这么大的信任,自己也该回报一下。
卓然立刻吩咐去驿站的兵士,告诉苏轼和知县老爷,说自己要连夜赶回京城。
知县和苏轼得到消息赶到驿站,也没有挽留,知道卓然要着急赶回去,便吩咐让凤翔县捕快带着几个身手利索的捕快陪同赶往京城。
大宋跟辽朝不一样,辽朝驿站很少,所以一般有紧急的事情都是随身带上好几匹马,换着马往前赶。宋朝的驿站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沿途五十里,甚至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可以一路换着马往前狂奔。
卓然还带着一口箱子,不过这箱子比较轻,用一匹马专门拖着就可以了,当下辞别了苏轼和知县,策马赶奔京城。
卓然他们赶到京城已经十几天之后了。
路上,他们遇到了从城里出来的传旨太监。得知原来明懿公主已经到达了皇宫,并告诉了卓然的消息,所以派人来迎接卓然。
这次来传旨的不是宋仁宗身边的贴身太监黄公公。而是一个曹皇后身边的太监。这老太监姓任,也许是皇上刚刚驾崩的原因,他想露出讨好的笑,又觉得不合适,所以表情反倒显得有些古怪,但是话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卓然的恭敬。
卓然问道:“皇上是怎么驾崩的?”
老太监叹口气说:“皇上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特别是最近半年来,病情时好时坏,虽然天师炼制的丹药服下后能好一段时间,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加重了。偏偏皇上又牵挂朝廷的事情,要临朝听政,所以病情加重,神智已经不清楚,即便叫他也不应了。那天深夜就撒手人寰,可怜皇后娘娘哭得死去活来,无奈皇上也回不来了,皇上之前已经拟了遗昭,让太子继承皇位。”
“可是太子继位之后也病了,病得不轻,卧床不起。韩琦宰相等人都上奏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太后娘娘体恤天下苍生,垂帘听政。娘娘开始不依,后来见到太子实在是无法临政,这才答应在东门垂帘听政,治理天下。这些天,太后娘娘把诸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宰相和诸位大臣都交口称赞,说娘娘真是女中尧舜。”
卓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么着急的找我回去做什么?”
任公公压低了声音,几乎是凑到卓然耳朵了,说:“京城表面上风平浪静,一切正常,可是暗流涌动。两派大臣闹得不可开交,太后娘娘原本是头痛不已。刚好这时明懿公主赶了回来,说你们遇到了一些麻烦,才刚刚脱身,并说了你在凤翔县,老奴这才带着御林军赶来接大人你,咱们闲话少说,赶紧进宫见太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