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唐玄宗 赵扬 3350 字 1天前

李隆基已然当上了太子,瞧大郎李成器那决死不愿居储位的劲儿,如此格局似乎短期内难以撼动。太平公主心有不甘,遂指使人出外散布流言,近日内京城里的流言纷纷,皆为太平公主的功劳。她心中痴想,以皇兄那一向退让避祸的性子,万一他顶不住流言的压力,心中再生出易储的主意,那也是不无可能的。

至于如何改变朝中重臣的格局,这件事儿复杂得多,须要谨慎谋之。正当刘幽求和麻嗣宗入东宫的时候,太平公主派人唤萧至忠进入府中。

萧至忠刚刚坐定,太平公主就急问道:“那两件事儿办得怎么样了?”

萧至忠摇摇头,叹道:“一件事儿还算顺利,另一件事儿,唉,还是如年初那样啊。”

“你把详细过程说一遍。”

“下官得了公主言语,将岑羲召入府中,向他言说了公主对圣上所说的赞语,如此方被授为刑部尚书。那岑羲闻言,顿时感激涕零,说要专程拜见公主以示感谢之意。”

太平公主脸上有了一些笑意,说道:“好呀,我正想见见他。”

“下官向他言道,公主向得圣上亲爱,圣上每遇大事,定先问‘公主知否’,由此可见公主在圣上心中的位置。那岑羲还算知趣,说此生定追随公主,永葆忠心。”其实萧至忠的话仅说了半截,自从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大臣单独向李旦奏事的时候,李旦肯定首先会问:“此事公主知否?”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再问,“三郎知否?”若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此事肯定能得到李旦答应。

萧至忠又说:“岑羲那日说道,若公主答应,他可以再弹劾崔日用,有把握将其赶出京城。”

太平公主笑道:“好呀,此人很知趣。崔日用原来追随宗楚客,毛病应该不少,岑羲若把他扳下来,估计有把握。萧公,此人连扳三郎的亲随,到我这里有邀功之嫌呀,他莫非知我不喜三郎吗?”

“他弹劾钟绍京,公主又是赞扬又是推荐,他当然能明白公主的心意。公主,现在人的脑筋都很灵光,往往能从一件小事儿身上猜出大概。对了,现在市面上的流言愈刮愈烈,竟然有人说此为公主指使。”

其实这些流言泛滥,其中也有萧至忠的一份功劳。他受太平公主指使,惯用一些不着痕迹的话来推波助澜。萧至忠与李隆基无仇无怨,然他铁心跟定了太平公主,则主子的意志就是自己思想所在,自然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太平公主不屑一顾,说道:“随他们去说吧。所谓流言,就是无端之语,何必要较真呢?好吧,你就对岑羲说,让他选择时机把崔日用赶走吧。”

“公主,我们是否可以招揽崔日用呢?”

太平公主摇头不许:“如此反复无常之人,你如何能识得他的真心?他若归了我,会不会到关键时候再反戈一击呢?罢了,我们不惹这个麻烦。”她停顿片刻又道,“你可在这里拿些钱物,代我赠给岑羲。此人多年为小官,估计囊中羞涩,现在当了尚书,宅子也该换一换了。”

萧至忠道:“公主关爱我们,我代他向公主致谢。公主动辄赏钱物给人,我的心中实在不安。”他说此话,估计日常也得了太平公主不少钱物。

“这有什么。你也看到,皇兄近来又赏了我不少食邑。你说,我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不如大家一块儿花吧。对了,你找韦安石怎么说?”

“这老贼还是滴水不进,尤甚往日。这一次,他不收公主的钱物不说,还上了性儿,说了许多难听话儿,下官不忍复述。”

“你不可露了一句,详细说与我听。”

“他先拒收钱物,说道:‘我有俸禄,何必收他人钱物?你说此为公主之赏,此事有悖朝廷规制,我为大唐之臣,若有赏则为天子所赐。太平公主身份再尊贵,毕竟为公主之身,她没有赏赐的资格。’公主您瞧,这些话说得我顿时噎着了气儿。”

太平公主铁青着脸,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他此后谆谆告诫我,说我为侍中,理应为圣上效力,不可妄动其他心思。他不让我多往公主府中跑动,有句话最为气人。”

“他怎么说?”

“他说圣上最近新立太子,那么大臣除了忠于圣上之外,其下也要忠于太子。若离了这个轨道,即是有不臣之心。”

“哼,这个老贼,他以为现在攀了皇兄这个高枝儿,就可以无所顾忌了。萧公,他还说些什么?”

“此后他多劝说我,说如今乱世结束,应该跟随圣上好好治理国家,不能再有其他心思。他还说了最大逆不道的话,说女人为政最为不该,实在是坏了规矩,他这样说岂不是把则天皇后也说在里面了?”

“你还不明白这名老贼的真实意思吗?他其实是在说我,让你等不要再跟随我。这个老贼,看来是活得不耐烦了。”

“其实公主不必太在乎此人,只要公主能在圣上面前说上话,不用理他。”

太平公主摇摇头,说道:“萧公,你仕宦多年,怎能说出如此稚嫩的话?现在政事堂由韦安石把持,下面又有姚崇、宋璟以及太子之亲随摇旗呐喊,你一人之力有什么用?难道不论大事小事,都需要我在皇兄面前鼓舌吗?只怕时日久了,皇兄也会厌烦起来。”

萧至忠听了太平公主的斥责,不敢再吭声。他知道,这个公主虽为女人之身,然其见识和谋虑比其皇兄强多了,这也正是萧至忠不懈追随太平公主的根本原因。萧至忠迭遭乱世,深知紧跟强势的好处,则天皇后死后,他看准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这两个强势女人,却没有把李显和李旦这两个皇帝瞧在眼里,现在韦皇后已死,他决意跟随太平公主永不掉队。

太平公主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萧公,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即为祸胎,我们须想法除掉他。”

萧至忠感到为难,说道:“公主,这个韦安石官声不错,如今又得圣上倚重,又有姚崇等人围在身侧,若想除掉他,似乎很难。”

“有什么难的?人只要生于世上,都要吃穿交际,他难道就没有毛病吗?你和我都要留心,总能找出他的毛病。若把韦安石扳倒,中书令一职出现空缺,你可以设法填之。”

中书省主要负责皇帝之命的起草,门下省则负责审议中书省所起草的皇帝之命。两省长官中书令与侍中皆为宰相,只不过中书令现在主持政事堂,隐然有了宰相之首的滋味,所以被人们推重。

萧至忠的眉头一皱,说道:“公主,今日朝堂之上,姚崇说要整饬吏治,下官当时心想,他们若如此做,则‘斜封官’首当其冲。‘斜封官’人员牵扯面广,其内里纠结复杂,是不是可以以此做点文章呢?”

数千人的“斜封官”里,其中通过太平公主办成的就有数百人。由于这个缘故,太平公主绝对不愿意废除“斜封官”,她闻言问道:“他们果然决意废除吗?这帮该死的,就会没事找事。”

“姚崇主持此事,宋璟又是吏部尚书,此事铁板钉钉,那是没跑的。”

太平公主决然道:“不成!不能让他们办这件事儿。然也不能找皇兄明说此事。应该想个法子让他们知难而退。这样吧,萧公,此事还由你来办。我告诉你几个人名,你可暗暗去找他们,让他们暗中联络,集齐所有‘斜封官’之后找宋璟大闹。只要事儿闹大了,我就可以在皇兄面前说话。”

萧至忠一面答应,一面说道:“此计大妙。只要他们搬不动‘斜封官’,则诸多整饬措施皆为空言。他们失信于天下,圣上面前也会大削面子,实为‘一石双鸟’之计。”

他们正在说话之时,一名下人入堂禀道:“禀公主,宫中来人传皇帝之旨,宣公主入宫觐见。”

太平公主点头道:“他们来得正好,我正要入宫见见皇兄呢。萧公,我们走吧。对了,你这些日子要寻一个贴心的言官,估计近来有用。”

萧至忠点头答应。

太平公主入宫后就直奔太极殿,李旦正在那里等待。太平公主入殿后,嗔道:“皇兄急巴巴将妹子召来,有什么急事儿?现在虽然入秋了,外面依然炎热,瞧我这身上的汗水,已然出了几身了。”

李旦笑道:“我现在每遇到大事儿,皆想找你来商量。你若嫌麻烦,我让他们清出一处宫殿来,你搬来居住如何?”

太平公主连连摇手,说道:“此事万万不可,我若搬入,定会群言汹汹,说我违了朝廷规制,我们不是自找麻烦吗?”

李旦点头道:“你说得有理,如此,就累你多跑动了。”

“不妨,就怕来多了,皇兄会烦我。皇兄召我入宫,到底有何事儿?”

“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儿,近日市面上流言甚多,说三郎不当立太子,妹子听说了吗?”

太平公主仔细观察哥哥脸上的表情,她许是做贼心虚,就想探明哥哥说此话的真实意思。然李旦脸上平静,没有什么虚饰,她缓缓答道:“是呀,妹子听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