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唐玄宗 赵扬 3753 字 1天前

李隆基马上解释此楼的含义,他唤出李宪说道:“大哥,我们兄弟五人自小就住在一起,今生不可远离。朕想过了,你们搬出‘五王宅’当然可以,然不可远离。此‘花萼相辉楼’即为我们兄弟所建,此为我们日常宴饮相聚的地方,你与五弟可在胜业坊建宅,二哥与四弟在安业坊建宅,你们不在宫中的时候,朕若念起你们,即可登此楼相望。”

群臣一听皇帝原来是这样的心意,想到皇帝如此友悌兄弟,不禁大为感叹。李宪兄弟四人躬身谢恩之后,张说即出班奏道:“陛下友悌兄弟,遥追周公燕兄弟之情。《诗》云,‘棠棣之华,莫如兄弟’,其萼胚依依,正是手足之情相辉之意。臣等感叹之余,颇有艳羡之意。”

姚崇却不是这样想,心想皇帝明似兄弟不舍之意,焉知其是否为了伺察诸王动静,因而要目力所及就近监督呢?看到张说在这里谀词连连,也出班奏道:“陛下,张令的说法臣不敢苟同。怎能起‘艳羡’之意呢?陛下友悌兄弟,定会推恩惠及臣下,此话其实不用多说。”

张说心想让姚崇抓住了自己话中的破绽,既打击了自己,又向皇帝邀宠,委实高明,自己无法反驳,只好顺着说道:“姚公所言甚是。臣乍闻陛下此议,心中不免激荡不已,由此话不择言。”

李隆基挥了一下手,微笑道:“罢了,你们不用再说。朕想起太宗皇帝昔日说过,君臣戮力共治,无非使君臣长葆富贵而已。朕这些日子想起这段故事,想起那日处置郭元振和唐绍之事,心中就有了一些想法。按说军容不整,处置此二人并不为错。然郭元振为功臣,且也不能将所有错处归罪于唐绍一人。”

群臣听到皇帝悔悟,不敢言声。

李隆基唤出吏部尚书崔日用道:“崔卿,郭元振现在还没到新州吧?”

新州距长安五千余里,郭元振一家在路上逶迤行走应该行至半途,崔日用据实回答。

李隆基道:“崔卿,吏部速拟授书,起复郭元振为饶州司马;另给予唐绍妻子半禄,聊作补偿吧。”

郭元振的身心却未领到李隆基的这份情意。郭元振被流放出京之始,他心想自己有边功于国,近来又佐皇帝诛灭太平公主之党,当时自己手绾兵权,若非全力支持皇帝,其成功与否肯定要大打折扣,怎么能因为一件小事就翻脸不认人了呢?那日若非张说和刘幽求求情,自己说不定就掉了脑袋!郭元振越想越恼,将所有的怨毒都集于李隆基一身,然差役在侧,若流露出对皇帝怨恨的言语,肯定会掉下脑袋,他只好将怨毒深埋心间,数日之间就染成一病,只好病恹恹地挨在车儿上慢慢行走,病情越来越重。当他行至中途接到驿卒快马送来的起复授书时,拿起看了一眼,喃喃说了一句:“饶州司马?呵呵,我又成六品官了!”饶州是时为下州,司马仅为六品职。郭元振如此未转过心劲儿,三日后忧愤而逝。

李隆基现在宽待郭元振和唐绍,又让群臣感叹一番。

朝会散后,群臣躬身按序退出。姚崇作为宰臣站在前列,按例最后退出。李隆基忽然发现姚崇退行的时候腿脚有些不灵便,就关切地问了一声:“姚卿,你怎么了?”

姚崇慢慢行走至御座下,此时群臣皆退出门外,殿内仅剩下姚崇一名朝臣。李隆基再问道:“姚卿,你昨日还好好的,莫非昨日摔了一跤?”

姚崇摇摇头,说道:“陛下,臣腿脚也就罢了,唯心疼而已。”

李隆基笑了,说道:“姚卿说笑来着。朕尚未听说心疼会致腿脚蹒跚。”

“心疼为大病,那是会影响全身的。”

李隆基关切地说:“如此,朕传太医速来为卿医病。”

姚崇道:“此心病太医是医不好的,唯有陛下能医。”

李隆基此时已明白姚崇是在故弄玄虚,遂正色说道:“姚卿,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吧,不用绕弯儿!”

姚崇拱手道:“臣听说张说近来常往‘五王宅’走动,陛下知悉否?”

李隆基点头道:“朕知道。大哥近来颇爱诗律,常与张说研讨诗词格律,大哥近来的诗作进步甚快,其缘于此。”

姚崇摇头道:“张说与宁王探讨诗律,臣也知闻。然臣昨晚间偶然经过‘五王宅’,恰巧看到张说乘一辆车儿未入宁王府,却进入岐王府了。”

李隆基闻言不禁神色大变,岐王李范现为金吾大将军,按例掌管禁军,张说夜入其府,莫非有什么要紧事儿?

李隆基以郡王之身兴起,他与姑姑联手,又与禁军将领交往,终于诛灭韦氏;此后又小心翼翼再清姑姑党羽。其间的阴谋诡计可谓层出不穷,李隆基作为其过程的重要人物,当然明白阴谋诡计的缘由和操作过程。如今张说身为中书令,又是功臣,其与同为功臣的岐王李范相会,其中李范又兼有亲王和禁军统领的身份,两人会面不用说任何话,本身就十分敏感。

李隆基沉吟片刻,说道:“他们果然夜里见面了吗?姚卿,四弟向为粗犷的性子,张说人情练达,他莫非不知如此会有瓜田李下之嫌吗?”

姚崇道:“张说聪颖无比,他焉能不知?他不过暗想夜幕障去身影,如此可以不知不觉,谁知臣因缘凑巧路遇见之。”

李隆基不再吭声,其沉思片刻,方才微笑道:“姚卿,你将这番话说出,心病应该大好了吧?”

姚崇道:“陛下圣明。臣将这番话说出,好似卸下千斤重担,心里一下子就豁亮无比。所谓心宽体松,估计臣之腿脚也要利索多了。”

“嗯,你腿脚轻松,夜来又可乘车在城内四处晃悠,说不定又能瞧见什么事儿。”

姚崇一时摸不清皇帝说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不敢轻易接腔,遂躬身道:“陛下,容臣告退。”

“嗯,你退下吧。”

姚崇走后,李隆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独自盘算了许久。大约过了小半时辰,李隆基唤来高力士,吩咐道:“朕昔为太子之前,身边总有一班人谈说,甚是有趣;如今当了皇帝,除了朝堂上正襟危坐听他们禀报之外,等闲难得见上一回,朕今日有些念记他们了,你去传这班功臣入宫,晚间共同进膳。”

高力士答应后离去,一个时辰后回来禀报已知会完毕。高力士说道:“这帮功臣闻听圣上召见赐宴,皆欢喜得紧,唯普润禅师以化外之人请托,坚辞不来。”

普润自从李隆基诛灭韦氏之后,仿佛心性大变,专一研讨佛理,绝足不问政事。

李隆基笑道:“看来只有普润禅师活得最为明白,其研讨佛理之际变得无痴无欲,这份定力委实难得。”

赐宴地点设在太极殿西侧殿里,功臣们闻听皇帝赐宴固然欣喜万分,然毕竟今非昔比,皇帝的威严日见凌厉,郭元振的例子历历在目,他们心间都多了一份小心。酉时三刻,这帮功臣小心翼翼进入殿内,素常诙谐多趣的王琚和麻嗣宗也变得端庄起来,不敢多说一句废话。

申牌时分,李隆基步入殿内,群臣跪伏行礼。李隆基微笑道:“平身吧。朕所以能登皇位,得众卿助力不少。朕今日又念记起大家,就来聚饮一次。都在各自案前坐下吧,我们慢慢叙话。”

张说得知皇帝赐宴,心里不禁生出疑问:当初皇帝谋位之时,当然需要一帮贴心之人秘密行事;如今皇帝言明要依贞观故事治国,恐不能囿于功臣的小圈子来择才授任。那么皇帝此举意欲何为呢?张说眼观李隆基那微笑之面,虽知皇帝的饭不是好吃的,然实在猜不透其本意,只好继续满腹狐疑下去。

菜品果蔬酒水已布满案上,李隆基手执酒盏说道:“我们今日坐在一起,那也是因缘而成。如王崇晔、麻嗣宗为朕少时的玩伴,王毛仲、李宜德为朕的亲随,钟绍京、刘幽求和葛福顺等将领也算旧识,王琚则是朕巧遇而识,至于张说、魏知古、崔日用为朝中重臣,你们心向朕立有大功,总而言之,你们皆为朕之功臣。来,请共饮一盏,以示朕感激之情。”

众人依言饮尽一盏。

张说放下酒盏,拱手说道:“陛下此言让臣等万分羞愧。臣等尽力为臣子的本分,然今日荣于华衮,实为陛下的万分圣恩,臣等唯有感激涕零,不知所以。”

麻嗣宗一直隐忍至今,看来实在憋不住了,拱手插言道:“张令说得不错。微臣不过伴陛下日子多一些,有了如此的大富贵,则此生太值了。”麻嗣宗现任左金吾大将军,官至正三品。

李隆基斜睨了麻嗣宗一眼,脸上微笑依然未改。他再举起酒盏,说道:“你们如今官至高位,其职责与往日相比大为不同。望你们恪尽职守,谨依本分,来,再共饮一盏。”

众人依言饮尽,他们慑于李隆基的威严,皆小心翼翼,连夹菜也不敢频繁出筷。

李隆基伸手取过一梨,轻轻剥去梨皮。此梨系长安南郊所生,色呈黄金色,肉嫩水多,名为“哀家梨”,此时以烤食为最佳。李隆基一口咬入半个,就觉汁水在口中漫溢,入腹后顿觉有沁脾之香,是时为解酒最佳之物。座下人看到皇帝吃梨,也急忙随之剥梨咽入。

李隆基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说道:“麻嗣宗刚才说的话,估计诸位皆有同感。有此富贵当然好,然不可忘了自身职责。朕听说万骑将士恃有大功,竟然在京城大街上横暴不法,你们七人执掌禁军,知闻此事吗?”李隆基所指七人,即是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王毛仲、李宜德、麻嗣宗和王崇晔。

葛福顺拱手禀道:“陛下所言甚是。景龙之变后,一些万骑将士确实横暴不法,臣等当时得陛下之训大力整饬,此后虽偶有反复,终无大碍。”

李隆基道:“终无大碍?天下承平之后,有多少人眼观着你们这些功臣的一举一动。即使有‘小碍’亦为恃功而骄,望诸位切记。崔卿,崔氏家学渊源,应当知晓汉代功臣的结局,葛福顺他们读书甚少,你可将那段史事剖明一下。”

李隆基此言一出,座中如张说、崔日用等饱学之人心里不由得一震:皇帝今日赐宴,莫非想借汉代功臣之事来敲山震虎吗?